【医生版】感觉统合失调表现诊断及其治疗

儿童医学研究中心 儿保测查 2024-03-02 17:43 河南

感觉

表现、诊断及其治疗

儿童的身心、智力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每个孩子都一样,有些孩子的身上还可能有一些异常表现,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因为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1、感觉统合失调及其原因

所谓感觉统合失调,就是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前庭器官、皮肤触觉、肌肉运动觉与视听觉所传来的信息无法被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统合协调,从而使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并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从而造成行为和学习上的诸多障碍,推迟人的社会化进程。

例如,很多父母常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成绩差、做作业拖拉、缺乏自信等现象而头疼,但通过打骂、劝说等收效甚微。其实,孩子的这些异常表现常常是因为感觉统合失调所致,通过良好的感觉统合训练即可得到恢复。那么,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1、人类脑发育特征因素

人脑与其他动物大脑最大的区别在于,人脑的发育具有持续性,即刚出生时大脑的开发率仅有23%,但是随着人体的不断成长,大脑的开发率也逐渐得到提高,发育逐渐成熟,能够获取更多的讯息,使学习能力不断增强。

例如,在婴儿时期,孩子仅能分辨出简单的单音节以及音调的变化,当大脑中的听觉系统渐趋发育成熟后,他不仅能够听懂复杂的语音、语言,还可以通过学习听懂外语,这种能力即使再高级的灵长类动物也很难习得。由此可见,大脑具有非常强大的可塑性,它为人类适应环境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天地。

不过,这种可塑性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必须通过不断刺激。如在母体中,胎儿通过体位变动使触觉、前庭平衡能力得到发展;分娩的过程中,母体的产道对胎儿的头部、躯体造成挤压,从而使大脑产生对各种感觉强烈的印象;在出生之后,孩子通过听、说、看、味、闻、触等感官刺激神经元-神经元不断相互影响、相互统合,并被大脑接收以及处理。

经过大脑加工的感官信息还能够产生更多的联结,使儿童的学习潜能不断扩大。但是,如果给予大脑的刺激不够,各种感觉之间的某一环节就会出现“交通中断”,使感觉统合中出现“真空地带”,相互之间的联结就会变弱或者消失,使孩子出现某一方面特别强、但另一方面非常弱的失衡状态,无法顺利完成正常的学习和动作,并影响学习潜力的发挥。

孕产期影响

胎儿在孕产期受的影响最大,往往造成难以愈合的伤害,形成先天性感觉统合失调,例如:
(1)高龄怀孕,卵子的功能较差,会造成胎儿大脑神经发育受阻。


(2)胎位不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产生固有平衡失常,易引起孩子产后感觉统合失调。

(3)早产儿(怀孕37周前分娩)的各个器官、身体的各个系统都没有发育成熟,这也是先天性感觉统合失调的一个因素。


(4)怀孕初期严重呕吐、偏食、早产,造成孩子先天营养不良。


(5)怀孕时服用对胎儿有害的药物或者情绪不稳定,时常处于过度兴奋或者悲伤的情绪。


(6)先兆流产,有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如发育迟缓、轻度大脑功能失常。


(7)很多怀孕期的父母习惯抽烟、喝酒、喝浓咖啡及浓茶等刺激物,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物,会引起脐带毛细血管的萎缩,影响营养的摄入,影响孩子大脑神经的发育,造成触觉不佳,使婴儿一出生就造成先天性感觉统合失调。


(8)在怀孕期间,一些有害气体、噪音、电器辐射等不良因素会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并可致胎儿产生先天性疾病,导致后天感觉统合失调。

(9)现代孕妇,特别是职业妇女型的孕妇,从怀孕一开始,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例如,小家庭人口少,家务相对较多,怀孕的妈妈几乎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再加上职业妇女工作忙碌紧张、心理压力大、运动不足,都会影响胎位的变动,进而影响孩子将来的平衡能力的学习。


(10)正常产道的挤压可以使孩子建立触觉功能、有利于四肢协调,但剖腹产、电吸引等生产方式使婴儿缺乏正常产道挤压的激烈冲击,直接影响孩子触觉功能的建立和四肢协调,也会使前庭功能发育受到影响。

3、抚养、教育不当

听觉、嗅觉、视觉、味觉等感官是孩子认识外界事物的主要途径,如果在后天的抚养或者教育中忽视了对这些感官的训练,就会造成感觉统合失调,下面就具体解释一下。


(1)孩子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头部出现外伤或者患高烧、脑炎等疾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就会造成大脑发育缺陷,导致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


(2)孩子偏食或者消化系统低下,易导致营养失调,使身体缺乏成长必需的钙、锌、碘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D等,这些营养成分的缺失均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造成大脑细胞的发育障碍,造成感觉统合失调。

(3)孩子经常处在辐射较大、含有有害物质的环境中,这些物质会毒害孩子的神经系统,造成孩子感觉统合不良。


(4)在孩子还不会走路、爬行的时候,父母很少抱孩子,使其缺少必要的触觉、运动觉,造成感觉统合失调。


(5)父母过分保护孩子,如害怕孩子受到磕碰或者摔伤,没有及时教他学习爬行或者走路,导致日后四肢、视觉、听觉与大脑出现不协调,不仅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对于孩子身体的发育以及智力的发展也会产生阻碍。

(6)孩子一哭,父母就呵斥,使其口腔肌肉以及心肺功能由于缺少锻炼,可能会造成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学说话较晚或者口齿不清楚;心肺功能弱,会造成运动素质差,使平衡感无法得到充分的练习,也会导致感觉统合失调。


(7)独生子女缺乏玩伴,有的父母对孩子会有保护过度或者过于娇惯的情况,不愿意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接触,结果使孩子失去了与其他人交往时必要的肢体接触、语言沟通、模仿学习的机会。长期的孤僻还容易使孩子心理产生紊乱,表现为胆小受惊、退缩、爱哭,有的孩子不懂得与他人分享食物与玩具,养成孤傲任性的性格。这些孩子的依赖性很强,独立生活能力却很差,一旦遇到什么变故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而心理失衡会严重削弱人的感觉统合能力。

(8)父母不许孩子出门玩,孩子只能长期待在室内,热了有空调、冷了有暖气,使孩子无法感受到大自然的寒、暑、晴、雨、风,无法感受到流汗的感觉,这对于孩子的触觉发育伤害极大。


(9)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包办了一切家务活,就连穿衣也要帮孩子做,这种做法实际上严重削弱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因为像扫地、擦桌子、穿衣服等事情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可以培养孩子手眼协调能力、与各种事物接触的机会以及自行安排劳作顺序的条理性能力,“剥夺”了孩子必要的劳作就等于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


(10)违背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过早地进行早期认知教育或者进行偏向性认知教育,会使孩子的感觉统合出现缺口。例如,重视孩子视听觉的训练,对孩子其他部位的感觉如嗅觉、味觉、皮肤觉、平衡觉、运动觉的训练与刺激相应不足或较少;牺牲了孩子的游戏时间,过早地开始了美术、英语等科目的学习,使孩子应有的兴趣得到了扼杀或无情的压制,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感觉统合系统怎么会不失调?

2、感觉统合失调的诊断

判断孩子是否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方法有很多种,父母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来加以判断,注意辨别孩子行为上的微妙差别。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对感觉及感觉神经组织的观察判断

主要观察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前庭觉等感觉刺激的反应。
(1)触觉观察: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不愿与人接触,拒绝人多或陌生的场合;触觉反应迟钝者对疼痛反应差,冷热辨识能力不足。这两种现象可能会发生在同一个孩子身上。例如,孩子不小心碰到热水,身体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远离热源,尽最大可能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又如,孩子在与他人的接触中,能够平和面对他人对自己的抚摩,不会出现全身紧张、情绪焦躁等情况。


(2)前庭感觉观察:前庭感觉失调的孩子多出现以下两种表现:反应过强或反应过于迟钝。如反应迟钝的孩子在乘坐疯狂过山车或者旋转设施的时候,即使摇晃或者旋转非常强烈且身边没人陪伴,也不会感到晕眩,不会害怕;而反应过强的孩子,不仅在悬吊的游乐设施上会晕头转向,即使看着别人旋转也会头晕。判断孩子前庭感觉是否失调还有一种方法:试让孩子走直线,如果前庭失调,不管是反应强还是反应弱都无法走直线,呈现出忽左忽右且步履蹒跚的步态。

(3)味觉和嗅觉观察:味觉和嗅觉失调的孩子在闻到某种味道后,或出现头痛、恶心、晕眩等不良现象,或者特别喜欢这种气味。最简单的判断方式是观察孩子对苦味、辣味食品的接受度,如果孩子排斥或特别喜欢是很正常的;如果只有淡淡的苦味或者辣味,孩子也极端排斥、呕吐,则属味觉不良,日后会有可能出现偏食、挑食、厌食等问题。


(4)视觉观察:对视觉失调的诊断可从孩子对形象的认知能力着手,父母可以将一些玩具娃娃或者与生活用品有关的玩具用游戏的形式来“考验”孩子的认知能力。父母可以选择几样物品让孩子认识,然后将选中的物品拿走一个,让孩子说出哪种物品不见了。经过反复的训练,如果孩子还是不能准确或者比较准确地说出缺少的物品,则视觉感可能存在缺陷。除此之外,孩子对光线反应的敏感度及对形状、位置、方向的辨认能力,包括双眼焦距是否协调、涂鸦能力如何也都能看出手眼协调能力是否成熟。

 (5)听觉观察:父母可利用声音大小、方向和距离来判断孩子的听觉感。例如,与孩子保持一个正常的距离,然后用正常偏小一点的声音对孩子说话,并令其复述说话的内容,说话的内容可长可短,一般根据孩子的具体年龄来定。通过复述内容,第一,可以观察孩子对声音的敏感性;第二,可以了解他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如何用语言表达正确的意义以及语言的记诵能力,这均是听觉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6)本体感观察:通过观察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地图”是否熟悉来判断其本体感是否平衡。例如,本体感平衡的孩子,即使不用对着镜子也能够准确地指出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准确位置;相反,如果本体感失衡,孩子就无法对此迅速作出反应,而且还表现得笨手笨脚、犹豫不决。

2、对肌肉反射运作状态的观察判断

主要观察孩子在不同姿势时的肌肉紧张程度,不随意运动(为随意肌不自主收缩而发生的一系列无目的的异常运动)包括身体协调、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等。
(1)观察颈部的撑力:孩子在趴着时,如果颈部撑力较强,头部就能够抬起并维持较长时间;如果头部无法抬起或者抬起时间很短,则颈部撑力不足,长期低头会影响大脑中枢神经体系的发展。
(2)观察身体肌肉松紧性:肌肉的松紧性与肢体的动作需要协调一致,如果孩子在坐着的时候身体肌肉适当紧缩,则能够保持挺胸抬头的端正坐姿;如果肌肉松紧性较低,则骨骼和关节由于没有有力的支撑物,则会变得驼背含胸,坐如烂泥;如果肌肉的松紧性太高,则会出现全身僵硬、反应迟钝。这些反应同样可以用于孩子运动时。

(3)观察关节与肌肉的协调度:关节的屈伸需要较好的稳固性,如果孩子在屈肘或者屈膝的时候无法站稳,则说明关节与肌肉的协调性出现偏差,可能会影响日后的运动能力。
(4)观察头部反射能力:身体就像一艘大船,头部、四肢等就是船头,当罗盘向哪儿转动时,船头就会随之做出方向调节,孩子也是如此。通常情况下,孩子在出生后6个月就有自我控制能力,在爬行时当具有罗盘作用的颈部移动时,头部就会第一时间接收到信息,并将信息下发到身体的各部位,使关节受到刺激,立刻作出必要的反应,这是人类最原始的反射能力之一,如果这种控制能力不良,就会影响全身的运动机能。
(5)观察不随意运动的掌握度:父母可以让孩子闭上眼睛,弯折手指唱歌;或从一数到十,再扳开手指数到二十;或做吐舌头、卷舌头等动作;或只观察孩子唱歌或数数时手指的反应动作;也可以从孩子握笔画线的用力状况来观察。一般情况下,不随意运动成熟度高,则身体灵活,动作协调度好,会做有计划的运动。

 

3、对孩子字体动作反应

(1)观察孩子直立站姿的反应:让孩子做一般站立姿势,头和身体保持直立,再轻推孩子,令其身体倾斜,观察孩子能否保持身体平衡而不会跌倒。例如,孩子身体右倾时,头部也会自然右倾,即表示孩子平衡感的成熟度高。

2)观察孩子保护性伸展反应能力:人在跌倒的一刹那,手、脚会自然伸出来保护头部,这便是保护性伸展反应能力。通常孩子在出生6个月前后这种反应能力逐渐成长,并且将持续一生。如果孩子保护性伸展反应能力较差,就很容易受伤,并常常伴有平衡感反应不佳。

(3)观察孩子抗衡地心引力的姿势保持能力:孩子3岁左右便会控制自己的身体,保持以胸部支撑地面,头、手、脚同时抬高的姿势;或者以背部支撑地面,手脚向上,身体弯成弓形的姿势。6岁左右的孩子可持续头、手、脚上举的动作并保持平衡达30秒。

(4)观察孩子的运动企划能力:在做从未做过的动作时,大脑会从过去的记忆中搜索相关的动作,并用这些相关记忆企划整合成一套实施方法及步骤,并依这种秩序来执行,从而完成一个整体动作。如果孩子无法完成相关的动作,则说明肢体的运动企划能力不强。

4、对孩子运动行为的整体观察

(1)观察身体双侧协调能力:人类的精巧动作大都需要双手共同完成,所以双手协调使用非常重要。如果身体两侧不协调,手的灵活度必然不佳,一只手无法配合另一只手做出附属动作,就不可能完成精细动作。

(2)观察身体中线交叉运动能力和惯用手的成熟度:身体的中线就是指从眉心沿着鼻梁向下延伸的直线,中心线交叉运动就是用左手或者右手做相同的动作,观察哪只手的灵活性最好,如让孩子用左手去摸右耳、用右手摸左耳。

通常情况下,习惯使用右手的孩子,左手比较迟钝,右半身比较灵活,左半脑相对发达;习惯使用左手的孩子,右手比较迟钝,左半身较灵活,右半脑相对发达。

当然,除了个别孩子外,大多数人都只有一只手较为灵活,如果孩子到了3岁仍未建立惯用手,就可能使左右脑在发展上呈现机能性反应不足的现象。

 《 0~6岁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

“0~6岁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的评分最好由父母填写,各条目表现按程度不同计不同的分数,进行分级评定,“从不这样”计5分、“极少这样”计4分、“偶尔如此”计3分、“常常如此”计2分、“总是如此”计1分,最后汇总分数。


说明:判断结果时,根据儿童的年龄将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进行评定。父母通过对孩子的评定,计算出原始分(即各条目得分之和),再换算成标准分进行评定。例如,某5岁儿童前庭失衡原始分为47,则标准分小于20,说明可能存在重度前庭失衡现象。

《0~6岁孩子感觉统合能力评定原始分与标准分的换算表》

一般来说,标准分小于40者说明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现象;标准分在30~40为轻度;20~30为中度;20分以下为重度。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预防

  感觉统合失调一般发生在3~12岁的孩子身上,但是经无数实践证明,越早发现、越早纠正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利,如果错过了纠正和调整的时机,将永远无法弥补。所以,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多留意观察,一旦发现孩子有感觉统合失调的行为表现,就必须带孩子到相关机构检查测试,了解其感觉统合失调的程度,然后据此制订训练方案,借助各种训练活动来改善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状况,提高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

当然,和其他疾病一样,再好的治疗也不如预防,只要消除导致感觉统合失调产生的原因,就可以使感觉统合问题得到解决。所以,父母在孩子的早期发育成长中,要付出更多时间,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才能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对感觉统合失调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孕期保健

预防首先要从孕期保健做起,准妈妈在孕期生活一定要有规律,如果怀孕的女性总是加班加点工作,使身心始终处于紧张的状态,就会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
围产期的保健也十分重要,同时尽可能地选择自然分娩的方式,因为剖腹产出生的孩子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很容易对触觉的强弱分辨不清,所以其感觉统合失调的比例比自然分娩孩子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比例高一倍。

2、适当的抚育和教育

孩子感觉统合失调不仅是孕产期所引起的问题,也可能是由于后天抚养不当所致,所以孩子出生后,父母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并带他多参加各种活动,多陪孩子做游戏,多与孩子交流,才能防患于未然,让感觉统合失调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生。

例如,有些住高楼的孩子往往难得下楼活动,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比例就比较高;也有的孩子习惯于玩电动类玩具,与传统的玩具相比,他们手指等部位的精细动作锻炼得较少,也容易发生感觉统合失调;还有的孩子没有经过爬行的阶段,就直接进入走、跑的阶段,躯干、四肢及左右脑的协调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也容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

对于上述情况,要是父母们能够及时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能够在孩子的教育抚养方面加以注意和训练,如多带孩子走出楼房玩耍,给予孩子更多的亲密抚摸交流,就能够减少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总之,要让孩子多参加各种运动,勤动手、动脑,加强精细动作的锻炼。

另外,还要重视感觉统合失调孩子的心理护理。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在接收外界信息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障碍,但他们的内心也是十分敏感的,他们需要父母的帮助和一定量的感觉统合训练来提高感觉统合能力。所以,父母不要把孩子学习技能障碍误以为是粗心大意,总是对孩子恶声恶气或满脸怨气,要对孩子的一些异常行为有所警觉,并通过专业人员的鉴定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还可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进行训练。

3、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当然,对于年轻父母而言,如何促进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协调发展,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孩子在6岁以前就像一块橡皮泥,虽然脆弱,但可塑性很强,父母应当把握时机,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这块“橡皮泥”逐渐变得柔韧而富有弹性,充分发掘他的脑功能优势,改进短处,终会受益终生。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父母也不必为此忧心忡忡,感觉统合失调一般都是功能性的,经过训练就能够得到纠正,因此父母要有耐心帮助孩子,并保证一定数量和时间的感觉统合训练。在家里,父母可开展一些初步的练习,如教孩子拍皮球、跳绳,或者让孩子沿着地板的缝隙笔直地走,做平衡动作;在幼儿园或者学校里,老师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来巩固练习。


除了针对身体的练习,有些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还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周围一丁点儿的响声也会使他分心。因此,父母除了进行身体锻炼,对孩子的注意力也要进行训练,耐心地帮助、训练孩子逐步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孩子如果再次出现分心的现象,父母要及时提醒,以防其进一步发展成坏习惯。

往期推荐

0-3岁婴幼儿视力如何评估?中国专家共识新鲜出炉!儿童发育评估量表:儿心II+Gesell+DDST量表报名中!!!0-12个月宝宝提高智力的42种方法0-6岁儿童认知发展阶梯及训练方式孤独症行为测试量表(ABC)2024年第一期【ADOS-2】国际认证培训报名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