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在园幼儿减少534.5万人,出生率断崖式下跌,或许人们都在等一个政策……

来源: 有思想的一刻君 一刻talks 2024-03-02 20:31 北京这几年,出生人口变化对教育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幼儿园。幼儿园少了,幼儿园的孩子也少了。有数据统计,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数量已经连续三年减少。

2022年,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627.5万人。相比之下,2023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较上一年减少534.5万人。

学前教育在园幼儿减少534.5万人,出生率断崖式下跌,或许人们都在等一个政策……插图

出生率断崖式的下跌,看来三胎政策也没能缓解“人口危机”。
中国社科院预测,如果中国总生育率一直持续目前的水平,人口负增长将提前到2027年出现。

生育率持续降低,人口增长不断下降,这些看似离我们很远的事请,为社会带来的问题是严峻的。长此以往,国家会很快会步入老龄化社会,从而给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这是一刻talks讲者,携程董事长梁建章的演讲,他从人口结构与创新活力的相关性出发,深入地探讨了人口危机、老龄化对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对中国现行的人口、教育和城市化政策提出了很多独到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错误码:44 刷新

人口创新才是影响

中国未来崛起的机会与陷阱  

我在斯坦福念博士的时候,大概是2010年、2011年,那个时候我主要是研究各个国家的创新跟创业的活力,后来就发现,尤其是看了日本以后,就发现尤其是人口年龄结构,对创新活力有很强的相关性,所以在这方面就做了一个深入的研究。

后来回国以后就发现中国的人口结构因为计划生育,各种其他因素,未来的人口结构的老化速度可能比日本还快,人口的形势比日本还严峻。我认为可能未来中国的创新力,人口影响的最重要的因素,尤其现在我们知道中美大国之间的竞争,最后当中国进入中等收入以上以后,跟发达国家的竞争主要是创新,所以这个话题变得更加重要。

那我先给大家看这个图,这个图还是比较直观的,人家问我中国的创新力到底怎么样,看这个图就比较清楚。横坐标就是人均GDP,纵坐标是创新指数,创新力指数它是衡量了专利、创业、高科技、出口产品等等一些因素综合出来的指数,这个图就是人均GDP跟创新力指数这么一个关系。中间圆圈的大小就是人口的数量,这个经济体的人口数量。

中国是跟印度两个大圈,然后中间也隔了一条线,然后上面一个比较大的小圈,是美国。中国的创新力相对于它的人均GDP来说是特别的好,它是远远在其他的这些国家同一条竖线上面,远远在上面。好到什么程度?如果把这个圈横过去看的话,中国的创新力相当于,现在中国是人均GDP两万美金左右。

中国现在的创新力已经是相当于中等偏上国家收入水平,这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可以说是非常乐观的。因为这个创新力旺盛的话,预示着未来中国经济会发展的非常好。但是从一些人均的角度,如果按照其他的人均角度,跟发达国家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中国处于这么一个水平。

那未来中国的创新力到底会怎么样发展,我们如果看投入的指标,花了多少钱在做研发,现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占GDP的2%,而且还在快速的增长,美国的研发投入,占GDP的2.6%左右,所以从总量来说,美国的经济总量还是比中国大,占比又比中国高一些。

所以总量来说从美元计的话,还是中国的一倍左右,中国赶的很快,中国是一个非常快速的上升趋势,而且从投入的人员数来说,因为中国的研发成本,其实还只有美国的差不多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左右。

所以从投入的研发的人员数来说,已经是接近甚至超过美国的水平,而且未来可能会远远超过美国的水平。所以在近期来说,中国的创新活力,从它投入的规模来说,应该说是非常非常看好。

人口跟创新的观点,人口跟创新的关系,可以用三个方面的效应来表述,第一个是规模效应,第二个是集聚效应,第三个是年龄结构效应。规模效应就是说你人口越多,规模越大,市场越大,可能创新力就越旺盛,我们分几个行业来看,它的规模效应有多大。

制造业这个规模效应,我们规模效应都知道,固定成本投入越大的行业,它的规模效应越大,那制造业尤其是高端的制造业,如果是制鞋制衣,可能规模效应并不大,但是高端的制造业,建立固定的工厂,比如说最高端的,我们高铁或者是大飞机,小的国家,小的市场是不能支撑这样一个巨大规模效应的产业,制造业有个巨大的规模效应。

那服务业要看什么样的服务业,如果是餐馆,那我们知道现在规模效应并不大,因为它只能服务本地的、周边的、附近的一些客户。

但是现在出现我们说的,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这些服务业,它其实具有很强大的规模效应,因为它的固定投入成本非常大,你要做一个像阿里巴巴这样的网站,或者像携程这样的网站,我们都是几千个人,几千个研发工程师在做这样的投入。

当然旅游也是服务业,电商行业是个新兴的服务业,在新兴的服务行业的话,这个规模效应变得非常大。这就是为什么说,在这些行业,电子商务行业,或者在我们这个线上的旅游行业,我们就看到其实美国的,因为它占了世界上发达国家最大的市场,所以它的企业就比较成功。欧洲或者其他的一些效果就没有这样非常成功的或者全球性的企业。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回到创新,有些行业需要创新,需要大量的研发的投入,这样的行业的话,其实是对于有一个大的本地市场,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是一个互联网行业,尤其是这种电子商务,互联网行业,它需要跟当地的本国的无论是客户也好,无论是当地的本国的行业内的业内的不同的公司,还有跟当地的法律环境,需要一个紧密的结合,这样的一些公司,这样的一些行业的话,那尤其是本国的大市场非常重要,如果一个我们说这样的行业,它先发的优势非常重要。

以前我们互联网有一种说法就是,美国做什么商业模式,做什么创新,我们抄到中国来就可以了。因为美国先做出来,我们抄过来可能是做了几个月的延迟,在中国能够抄。现在反过来了,中国反而是先出来一些创新的模式,美国去抄,为什么中国能够先出来?确实是因为它的大市场。

因为我们知道一开始我们要达到一个规模效应,如果你规模效应能够需要一百万的客户的话,中国只需要百分之一的、千分之一的人口,能够采用这个东西就够了。

所以在现在看来,有些创新的行业,不光是规模效应,而且在时间上,也是因为规模效应导致它能够在时间上更加领先于那些小国的这样公司。

所以越来越多的创新行业,使得规模效应比原先的我们说的一般服务业或者制造业放大,这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规模效应。

集聚效应是人口的分布问题,人口能不能集中在一起,无论是制造业,上下游能不能集中在一起,或者服务业更方便的服务,比较密度大的城市里的客户,还是说创新产业里面,我们比如说各种各样的人才,能够很方便的一个交流,这样一种集聚的正效应的话,对于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还是创新产业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是另外一个效应。

其中跟政策相关的就是集聚效应,中国的大城市是太小了,还是太大?从这张图来看的话,其实中国的大城市还是太小了,横坐标是一个国家的人口,纵坐标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城市的人口数量,所以一个国家越大,人口越多,它最大的城市应该就是这个国家的创新力最旺盛的一个地方,它应该也聚集最多的人才,最多的人口。这就是一个正相关的关系。

我们看到在这条线以下的就是最大城市的人口偏小,在这个线以上就是最大的城市人口是偏大的,那在上面的,偏上的东京有三千七百万人口,相对于它一亿多人口的规模来说是很大的。但是我们看到这个上海、北京,其实都是偏小的,上海北京在线的下面,上海如果按照这条线划分的话,上海至少可以聚集三四千万人。

我们刚才讲了集聚效应跟规模效应,下面我们着重来讲一下老龄化,年龄结构的效应,对创新的影响。讲这个我们先讲讲日本,日本的经济过去二十多年,甚至于说三十年出现了一直低迷的这种状态,很多人认为,现在的经济学家越来越认为跟它的老龄化非常有关。

有人说这比如是跟美国贸易战打输了,其实跟美国贸易战打的结果是,虽然说日币升值了,但是日本贸易的顺差其实这几年一直还是比较高的,并不是因为贸易的问题,而是确实因为老龄化的问题。

那老龄化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它的企业创新活力下降,而且还缺乏创业,就新的企业特别少,创新型的企业,很多是小企业,这些新企业,创业的这个企业,它没有既得利益、官僚体制的束缚,有比较强的激励机制,市场敏锐性也够,所以很多颠覆性的创新,就来自于这些企业。

那我们看日本在这几年,它的每年新注册的企业来看,八十年代末的时候它还有比较多的新注册企业,但是到了九十年代就下了一个台阶,它的创业活力下降了很多,那这些缺失的创业型的企业,对日本经济,其实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跟美国的,在高科技行业的竞争。

我们列了美国最大的十大高科技企业的公司,跟日本前十大高科技企业的公司,这个可能还是前两年做的,所以美国最大的高科技,IBM、HP现在还在上面,现在看其实这些都已经换成Google、Facebook这些公司,但不管怎么样,即使在这个名单上,美国的前十大高科技公司,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过去三四十年,二三十年,新创出来的企业,而日本我们看,它这些公司的话,都基本上是二战以后,没有最新新创的,二三十年新创的企业,完全是我们说百年老店,也不是百年老店,就是没有新的企业。

这个就是一个巨大的差异,我们知道其实现在新的IT行业,美国基本上是可以完胜日本的企业,日本的企业不仅竞争不够,美国的企业其实在跟中国,跟韩国这样的新兴企业,高科技方面竞争也处于颓势,所以这跟它新企业的缺失是很有关系的。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这是因为日本是二战以后,就立刻进入了一个低生育期,其他发达国家,还会有一个我们叫做生育高峰,美国六十年代有一个生育高峰,到现在为止,美国还是维持着比较高的生育率,而且美国有移民,欧洲也有小的生育高峰,也有相当多的移民。日本是二战以后,它的生育率快速的下降,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已经下降了到更替水平以下,而且现在是1.3、1.4的水平,就每个妇女只生1.3、1.4个小孩,远远低于更替水平。

如果看不同国家的创业的活力,按年龄段来分,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创业的最佳的年龄是在三十岁左右,我本人也是差不多是三十岁左右创业,然后我们各个国家的创业活力差距还是比较大的,美国是高于在发达国家可能是最高的之一,对于欧洲来说是高,日本整体创业活力指数是最低的,尤其是可以看到日本的三十岁的人创业活力还不如五十岁的人,日本整体的创业活力低,尤其是它的年轻人不怎么创业。

我们发现就是越是老龄化指数高的国家,或者是它的劳动人口里面,平均年龄越高,或者是老龄占比越高的国家,它的创新活力就越低,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正相关的关系。如果看所有国家,同样也有这样正相关的关系,越是年轻的国家,它的创业的活力就越高。

所以一个主要的结论,就是一个国家的创业活力会受到老龄化的拖累,这个书里面讲了很多原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我们说是一个晋升阻挡效应。晋升阻挡效应什么意思?

我们看这张表。当日本的年龄结构还是比较年轻的时候,比如说在七十年代,有三分之一的人,有百分之三十几的年轻人,他在三十五岁之前,就能晋升到部门经理的职位,有24%的人,差不多四分之一的人,在四十五岁之前就能当上部门负责人。

但是这个数字到了八十年代,到了九十年代,就下降了一半。只有六分之一,16%的人到九十年代,在三十五岁之前,能够做到部门经理。要做到部门负责人,这个数字只有百分之七点几,所以随着它的年龄结构的老化,那日本公司里面,大多数越来越多的是五十多岁的人,他们把这个位子占住了,他们年轻人晋升的空间受到很大的影响。

那为什么这个是对于创新跟创业很重要?

对创新来说,一个企业里面,最需要创新力的可能这些新项目,那在日本的企业里面,九十年代,可能就是必须是五十多岁的人才能去负责这个项目。在七十年代可能三十多岁的人就能负责这个项目,那五十多岁的人跟三十多岁的人,他在接受一些新的科技,他的创新活力就可能受到影响,所以日本的企业显得保守,在最近几十年,没有抓住创新的这一波IT创新热潮。

同样的如果你出去创业的话,如果你在公司里面是一个很低级的人,低阶的职员,他就没有这样的一个锻炼,也没有这样的一个社会关系跟他的社会资源能够去做出很成功的新创公司,因为他在公司里面还是一个很低的职位,才三十多岁。

比如说一个相反的比较例子,就是携程,携程因为前几年发展非常快,那时候中国的人口结构非常年轻,所以我们前几年三十多岁的VP就很多,三十岁升到VP的很多,这些人在我们公司留下来可能会做很创新的项目,但很多人就出去创业了,因为他三十多岁在携程已经做到VP了,他对这个行业的理解,他掌握的社会资源,财务资源都非常充沛,他就可以具有很强的创业活力。

所以日本年轻人在晋升受阻以后,他不仅在大公司里面的创新活力下降了,他的创业活力也下降了。我刚才讲了一个效应,当然还有其他的效应,使得老龄化的社会,不利于年轻人的创业,这个没办法细讲,看一些数。

所以总的来说,年龄结构对创新活力,对创业的活力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老龄化社会对这方面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那我们看看中国跟美国的,中国跟日本的人口结构的比较,其实这两条线就是蓝的线是日本,黄的线是中国,所以这两条线其实还是非常相似的,但是有延迟,差不多三十五年的延迟,中国现在人口结构非常像三十五年前的日本。所以未来我们会不会在创新走入日本的陷阱,这个是非常值得深思的,如果我们人口结构不得到很大的纠正的话。

那我们看看未来中国的人口预测到底是怎么样的,我只能简单用这个图跟大家说一说,这个图首先看中国的人口金字塔图,每个年龄段,用一个花来表示。首先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图的话,零到几岁的这个小孩比起三十岁、五十岁的人少了很多,这个是一个倒金字塔型的结构,所以未来中国的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

另外一个很值得大家关注的是说,人口实际上是由二十五年一个周期,因为平均的育龄妇女是二十五岁,现在中国是二十五岁,那如果我们用同样的逻辑,我们应该实际上看到,现在是一个生育高峰,现在正好又是二十五年的一个周期。

那现在的生育高峰非但没有出现,而且在我们开放补生二胎的状况下,还是只有这么点,那说明实际上中国的生育率已经到了一个非常低的水平。那未来中国的人口预测的话,其实是非常不乐观的,因为现在我们实际上应该是生育高峰,但未来这个生育高峰过了以后,未来的育龄妇女就会快速减少,每年百分之几的减少,首先它的育龄妇女就减少,其次更严峻的是,她的生育欲望也会快速减少。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中国的生小孩的痛苦指数是全世界最高的,这个其实一点也不夸大,因为中国的房价相对收入来说是最高的,中国的育儿成本相对我们收入来说可能也是最高的,中国妇女又特别强,中国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可能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所以中国妇女生小孩的机会成本也是最高的,所以综合几个来说,中国生小孩的痛苦指数可能是世界最高,大家一点不要奇怪,说未来完全放开以后,肯定会完全放开,完全放开以后,中国的自然生育率也是全世界最低的,可能比现在的日本还要低。

政府补贴是最直接或者必须的,你说再好听的鼓励让大家去生,大家都不会有这个动力去生,因为实实在在的抚养小孩的成本就是那么高,你必须拿真金白银的,给钱,年轻的夫妇才会有动力去生。

问题是要给多少钱,这个数字,这个图大家看一下,不同国家用GDP的百分之几,横坐标是用了GDP的百分之几来鼓励孩子生育,纵坐标生育率,所以基本上还是正相关的关系,所以花钱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大家看一下,花多少钱,一般国家都花了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五,比较成功的国家,生育率比较多的国家,花到百分之四、百分之五,这些像北欧国家,瑞典、冰岛、丹麦,还有像新西兰这些国家,花了百分之五的GDP,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中国是不是有这个准备,或者有这个能力去花这么多钱鼓励生育,这个是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一个话题。

总的来说,我能够引起学者、政府决策者对创新力跟人口的关系,能够更加关注这个问题,也是希望能够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来探讨,来跟我们达成共识,最后也希望这个政策能够尽早的朝着我们希望的这个方向去推动改革。谢谢大家!

– EN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