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随班就读孤独症学生看图说话教学研究

来源: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中心 2023-07-26 10:00 发表于河北

摘要:看图说话是学习语言表达的重要基础。采用单一被试多基线设计,组合图片注意持续性训练、任务分析、多重范例教学、辅助和强化,对1名一年级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学生实施看图说话教学,旨在为低年级随班就读孤独症学生看图说话技能的提升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结果表明,教学有效提升了随班就读孤独症学生的看图说话技能,并得到了较好的维持,且泛化到了未经教学的图片。

一、引言

    看图说话是指学生通过观察给定图片,将图片上的具体形象和传达的信息结合自身的想象、联想用语言表达出来,是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不同版本的低年级语文教材均会涉及看图说话训练,例如,在最广泛使用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每单元的末尾通常会安排与课文相关的看图说话题目,帮助学生练习语言表达技能。在普通学校语文统一考试大纲中,看图说话也被作为测评低学段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内容。随着随班就读政策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进入普通学校,被要求适应普通学校的语文课程标准与考试要求,包括学习掌握看图说话的技能。以往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口语表达和写作技能的发展普遍存在困难,重视低年级孤独症学生的看图说话训练,有助于其语文学业能力的提升。

    当前针对随班就读环境下孤独症学生看图说话教学的实证研究数量较少,缺乏可直接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教学方案。任务分析、多重范例教学、辅助和强化是被广泛证明的、可有效提升孤独症学生学业水平的教学策略。此外,已有干预研究证明,注意持续性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提升其学业技能。本研究将多种教学策略与图片注意持续性训练融合,以言说为表达形式,对 1 名低年级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学生实施看图说话教学。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选取伊伊(化名) 作为被试,其性别为男,7.5岁,2岁时经某三甲医院鉴定确诊为孤独症,现就读于北京市某小学一年级,《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第四版) 》得分为68分。伊伊存在较为严重的注意力分散,面对有挑战的学习内容在无指导的情况下注意持续时长经常不足5秒,有时采取大声说话、唱歌等干扰行为回避困难;可以对图片中常见的人物、事物命名,但无法用一句完整的话讲述图片故事;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能够听从教师的大多数指令。

(二)自变量

    研究的自变量是多种教学策略组成的看图说话训练方案,包括图片注意持续性训练、任务分析、多重范例教学、辅助和强化。

    ※在教学准备阶段,研究者准备绘本图片为训练工具,配合强化物诱导,渐进延长被试注意的持续时间。

    ※在教学安排上,研究者使用任务分析,将任务划分为不同的难度阶段,从低到高依次进行教学。参照普通学生完整地观察给定图片内容及细节所需时长,将最终的目标确定为能够对图片维持至少15秒的注意时长,并将训练分为3个小阶段,每个小阶段的目标分别为7秒、10秒、15秒。在达成前一个注意维持目标后,进入下一目标。

    ※在教学材料上,研究者使用了多重范例,以有效帮助孤独症学生泛化看图说话技能。研究使用的教学材料为不同情境的图片,每张图片内容均可以直观地观察出5类元素: 4类“Wh-”问题和1个“How”问题( “时间”“人物身份”“地点”“事件”“心情如何”) ,可以被描述的目标句子是“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样的心情在做什么”。其中单人物、双人物图片各20张,双人物图片会在原有单人物图片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人物。单双人物图片内部又各自被随机划分为两组,分别定义为教学组和泛化组,每组10张。

    图1为图片示例,单人物图片每张可以观察出5个要素:时间、人物身份、地点、事件、心情。句子的完整表达为“白天,小男孩在河边开心地钓鱼”。双人物图片每张可以观察出10个要素:两个人物各自的时间、人物身份、地点、事件、心情。句子的完整表达为“白天,小男孩在河边开心地钓鱼;白天,爸爸在草地上开心地烤鱼。”

(三)因变量

    研究的因变量为看图说话的句子正确率,即10张图片句子中正确回答的元素数量占应回答元素数量的百分比(如单人物教学组图片10张,共包含5×10个元素,正确回答n个,正确率=n÷50×100%;双人物教学组图片10张,共包含10×10个元素,正确回答n个,正确率=n÷100×100%)。

(四)实验设计

    单一被试多基线的实验设计。

三、教学过程

(一)偏好物评估

    向家长询问伊伊喜好的物品,填写偏好物访谈表,随后,采用多重刺激物不复位评估结合自由操作评估,最终选用威化饼干和蜜蜂仿真玩具作为主要强化物。

(二)注意持续性训练

    伊伊基线期观察注意力持续时长均值约为4.43秒,设置目标为7秒、10秒、15秒。每个回合的教学包括以下环节:①轮流呈现10张绘本图片。②发出观察指令,同时启动计时器。③在观察过程中学生视线第一次离开图片就停止计时。④若孤独症学生成功达成阶段目标,立刻给予强化物。⑤若未达成目标,提供强化物诱导。后期强化物诱导效果减弱,研究者加入对所观察图片的语言提示,如“你下次可以仔细观察图片上有什么动物,小动物在做什么?”该策略对学生注意力改善效果良好,在之后的教学中继续使用。⑥计算10张绘本图片的观察时长的平均值,计为1个数据点。教学频率为每周2-3次,每次1小时,持续4周后达成了15秒的注意维持目标。

(三)看图说话教学

    先进入单人物阶段,完成单人物的基线期、教学期和维持期后,再进入双人物阶段,完成双人物的基线期、教学期和维持期。两阶段教学步骤相同,只是双人物图片需要回答的句子更长,元素数量增加1倍。

    1.基线期

    基线期包括以下环节:①轮流呈现20张图片( 包括教学组和泛化组) ;②提问学生: “这张图片说了什么?”;③每张图片给予15秒左右的观察时间;④无论学生作何反应,不给予任何提示和反馈;⑤记录伊伊回答出来句子的正确率。

    2.教学期

    教学期所用图片分为教学组图片和泛化组图片,首先进行教学组回合,包括以下环节:①轮流呈现10张教学组图片;②提问学生,如:“这张图片说了什么?”;③每张图片给予15秒左右的观察时间;④记录伊伊回答出来句子的正确率,若回答完全正确,给予强化物,进入下一张图片;⑤若回答存在错误,单独提问句子中缺失或错误的元素,正确则给予表扬,对错误给予由小到大的辅助,从位置提示过渡到仿说辅助;⑥对辅助下回答正确的元素重新提问,直至学生独立正确回答出所有元素;⑦发出指令使学生将所有元素组织成一句完整的话,正确则给予表扬,错误则给予仿说辅助;⑧重新对图片进行提问。泛化组图片探测程序与基线期相同,在教学组的正确率有所上升时进入,轮流对10张泛化组图片进行探测,在教学组正确率达到100%后结束。看图说话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教学频率为每周2-3次,每次1小时,单双人物图片分别持续2周后正确率达到100%。

四、研究结果

(一)图片注意力维持训练结果

    教学期分为3个阶段。在7秒的目标阶段,数据上升较为缓慢,此阶段强化物诱导策略随教学回合增加效果减弱,在收集10个数据点之后加入语言提示,注意维持时间得到提升,在第15个数据点达到目标;随即进入10秒的目标阶段,收集4个数据点后达到目标; 最后进入15秒的注意维持目标阶段,4个数据点后达到目标,连续3次达到预设的15秒的目标后,图片注意持续性训练结束,进入看图说话教学(图3) 。

(二)看图说话数据结果

    经过研究所设计的教学训练,被试对单双人物图片看图说话的正确率均达到了100%,对未经教学的图片正确率达到了80%以上,维持期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说明被试看图说话技能得到了有效提升,且能较好地泛化和维持。该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建立在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之上。

五、讨论与启示

    首先,研究在教学准备阶段对被试进行了图片注意持续性训练,使他对图片的注意维持时间能充分满足观察图片所需的时间,伊伊对图片内容的观察表现出明显更高的专注度和教学依从性,为看图说话教学开展奠定了基础。其次,在教学安排上,研究者采用了任务分析。对复杂任务的分解可以使孤独症学生的技能得到循序渐进提升。任务分析使伊伊更容易适应学习任务难度和取得进步,并相比基线期,在教学阶段表现出更少的逃避、畏难行为,最终获得了良好的教学结果。此外,在教学材料上采用的多重范例,可有效促进目标技能的泛化。最后,在教学过程中研究者利用了多种辅助策略。在图片注意持续性训练阶段,研究者发现使用强化物诱导效果较弱,增加语言提示作为辅助后,伊伊的注意力立刻得到快速提升。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单人物阶段的看图说话教学应当等待基线更稳定时进入;其次,命名技能是看图说话的先备技能,如双人物泛化组图片正确率上升缓慢主要与元素命名错误未得到纠正有关,在教学开始前进行的命名技能的练习有助于呈现更好的数据变化;研究图片中的事件都为元素组成的结构化的陈述句,减弱了语言表达训练中的创新性。此后研究应当提升图片观察难度,增加句子数量、元素种类、延长句子长度等,向更高阶的语言表达能力过渡。最后,研究者采取的食物强化很难在长期教学中取得成效,未来应该向玩具类、活动类或社会性强化物过渡。

参考文献:加景皓,胡晓毅,郝佳颖.低年级随班就读孤独症学生看图说话教学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23,No.451(04):39-45.

编辑:户秀美

审核:王印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