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多动、天才的共同之处

原创 美洲大蠊2 韦师生活妙招 2024-02-26 20:20 上海

1

共同点:发散性思维

Neurodiversity
囊括ASD、ADHD和资优的神经多样性一词,来自neurodivergent的意译。而divergent,本意就是“发散的”
ADHD的发散显然来自于点状的注意力,他们的重点永远落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而抑制的缺乏又让他们无法过滤“无关信息”——什么叫无关?万事都与我相关好不好!于是ADHD便难以自制地找出万物之间的关联,一路向最远处飞奔而去。
ASD以“刻板”著称,很难想到他们的思维有任何“发散”之处——当然,这就是大众缺乏发散想象力的明证。ASD的机械记忆容量之大,意味着几乎不对纳入的信息进行深一层处理。这些信息就如数据库一般,像切片、像数字,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甚至不曾分门别类。每当这些信息激活,图像、信息、视觉、味觉……一切都同时呈现,原原本本,不分前后高低——怎么不算一种发散?
资优的大脑则两者兼有之——同时拥有巨大的知识矩阵,以及在多点之间跳跃的灵活能力。资优者不但能够吸收海量知识,亦能将其理解消化后为自己所用。当数据集足够大时,发生交错的概率自然会增加。由此,随着知识库的增加,资优者能越来越快地在看似无关的事物背后,迅速找出关联,推断出因果。

2

共同点:难以疏通的能量与过度刺激

Neurodiversity
ADHD在大众心里的代表形象或许是一个疯跑的小男孩,而女孩虽然不用脚跑,也在大脑里书写出十万字长篇小说——只是在上课的时候。无论是在物理上还是脑中,ADHD做布朗运动的能量都是惊人的。当他们沉溺于某事时,连夜不睡的状态也足够吓人。谈到喜欢的事情,则手舞足蹈,有时大笑、有时怒骂,以至于久久难以平息
自闭谱系障碍者甚至未必有语言,但当你看着一个ASD孩子在上下翻手时,你一定不会怀疑ta正全身心、高度集中地投入在一个世界里——只是可能这个世界和你没有交集。翻手之类的自我刺激带来愉快,却又很容易过了头,变成痛苦,因为外界的感知觉刺激也在不断袭来。当他们投入在自己的兴趣中,遍历信息让他们感到畅快,不安时复述爱好让他们平静。无穷的能量和热情投注在一件事上,在这个浮躁的世间是那么少见。
资优者(和其照顾者)常与“intensity”一词联系起来,翻译过来就是“高强度”。为什么?想象一下,一个人就算大脑认知能力再高、再有潜能,ta也是肉体凡胎,被发展里程碑所限。一个三岁的孩子,抽象思维无论如何也就约等于12岁。而ta的情感社交能力,几乎等于同龄。然而,ta由于智慧、能吸收极多知识,担心的问题却可能是核能不受控后人类文明的走向——一切看上去那么广大、那么急迫。无论如何,这对于三岁的孩子而言都是可怕的。这一切都在内心不断刺激着资优者的心,使得专注于日常的儿童任务令人烦躁。那谁要去安抚和消解这份可怕?当然是ta的照顾者。

3

共同需要:良好思维组织

Neurodiversity
无论ADHD,ASD还是资优者,同样需要有效组织思维的刻意练习。
组织思维能帮助ADHD不再反复横跳,像从混乱中找到线头。能寻出脉络,同样能减少内心过度刺激的焦躁不安、探索的过度兴奋,加强稳定性
学会组织思维能帮助ASD梳理内外刺激,主动调节状态。像卫星调准了频道,信号会被更好地接收,学会组织思维也能帮助ASD理解他人、与人沟通
学会组织思维能帮助资优者学会“开关”,在需要“小步快跑”的思维时放弃过度思虑。减少因过度思考,唤起强烈情绪而身心俱疲,得以休息

请注意,让他们“像其他人一样”并不能帮助他们学会整理思绪。

4

共同需要:良好自我认知

Neurodiversity
注定与众不同,对自我的认知是决定三者一生走向的关键。要知道,三者都是心理疾病常见宿主。
有人带着“疾病”的标签自暴自弃,自我怨恨,而这显然不友善的社会似乎给他们充分这么做的道理。悲伤变成恐惧,恐惧变成羞愤,羞愤变成怒火……三者的思维都极其容易向下盘旋(downward spiral),说难听一点,偏执。不少人因此伤人伤己。而大众最终只会看着他们表情平板的证件照发出叹息:“面相看着就不好。”
ADHD,ASD,资优者皆身心敏感——无论你能否理解这份敏感。有些人感受到了社会的拒斥,不如选择留在自己充满幻想、艺术、虚拟的世界里。就算是本有能力学会交流、工作的一些人,也会因为世界的拒绝而情愿流放自己
亦有活跃于世间,活跃于你我身边者,但细看心境大不相同。
许多人掩盖自己,选择最不起眼的衣着、工作、行为。即使在最求出格的青春期,他们最深的愿望也还是“不要被发现不一样”。海量的思绪和信息在脑内旋转,却被要求“画直线”。一切都无法实现,无论是真实的自己还是外界对“直线”的心愿。
而最终能还原自身本真色彩的那些孩子,或许经历过所有阶段,或许花费漫长的时间卸下伪装。你现在看得出来,ta在人群中实在有点儿“奇怪”,你看得出来ta伤痕累累——
但ta像火焰一样朝你走来,你永远也不会忘记。

5

结尾:最后的共同点,异样感

Neurodiversity
你看到本文标题吗?如果你关注得够久,你就知道我注重语言,从不会这样写——多动、自闭、天才。这都是人赋予的标签,而许多场景下,你我都知道它并不友善
在我无数的阅读、培训、和临床中,我不得不反复面对一个残酷,又诡异地令人感到安慰的事实:人类自动化地排挤不一样的人,绝不一定因为这个人是残缺或是不好的。
想象一下,仲永要是顺顺利利成为文学大家,我们还会从教材里读到这个故事吗?小小的我们反复地朗读出声,为的是赞美他的智慧,为他落在这样一对父母手上感到可怜——还是为了让我们警戒,谁也别觉得自己了不起?

“ADHD/阿斯是天才病”是令人厌恶的曲解,它只带来虚假的希望、误解嘲弄、掩耳盗铃的空间。我只想原原本本地呈现这些相似,打乱一切去引发思考——发散性的思考“天才”是世人眼里的至高评价,背地里众人却时刻忌惮着,准备给他们盖上“读书脑子读坏了”的印章;而“自闭”“多动”则被称为残疾,当它对生活的影响极大,几乎阻断他们被社会理解的可能时,甚至会有人争论,这些生命是否有价值。但当撇开所谓“功能”高低,疾病标签,世人眼中所谓的“天才”和“傻子”,都有那么许多的相通。即使人群再本能地排斥和拒绝,起码要承认,他们能看到你所看不到的。
撇开所有高低贵贱,一切虚妄,他们都一样,你也一样。作为生命,我们渴求同样的东西。那就是被允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