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一年就进幼儿园,这个自闭症家庭一点弯路都没走

来源: ALSOLIFE ALSO孤独症 2023-05-30 10:59 发表于北京

孩子确诊自闭症后的第一年,你都做了些什么?

☑在震惊、不接受、崩溃绝望的情绪中反复循环,痛不欲生;

☑找不同的医院和医生反复确诊,妄图推翻自闭症的结论;

☑用了些不靠谱疗法,花了很多钱,孩子也受了罪;

☑花很长时间筛选机构并开始了干预;

☑买书、听课自学;

☑辞职带娃;

☑啥都没干,觉得孩子再长长就好了,大不了再生个二胎。

 一九和妈妈

5月23日,小编见到了北京的一九妈妈。一年前的2022年5月24日,她的儿子一九在北大六院诊断为自闭症,至今正好一年。这次采访,一九妈妈的表达始终理性克制、条理清晰,可以说,一九确诊至今几乎没走一点弯路,孩子目前的状态也很好,近期要去幼儿园了。

今天,我们听一九妈妈的干货分享,告诉你孩子确诊后怎样调整心态,如何做好家庭分工,怎样筛选机构,如何做好家校配合,很实用。

以下为一九妈妈的自述。

是自闭症,没跑了

一九2019年出生,不到两岁时,我们发现他总是自己玩玩具,不太听别人说什么,叫他也不太应。

当时我和老公在互联网行业上班,加班挺厉害。意识到问题后,我们起初以为陪伴太少,有一段时间都提早下班陪孩子,感觉症状又不那么明显了,就又恢复了原先的节奏,忽视了问题的严重性。

到了5月,因疫情封控,我们有了24小时跟孩子相处的机会,越发觉得不对劲:他明显对外界缺少好奇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比较多。

上网一搜索,我们才想起很多平时没注意的细节,比如无意义的仿说、喜欢旋转的物体、斜眼看、执着于固定路线……

5月24日,我们见到了医生,做了量表,医生也观察了孩子。短短2分钟之后医生就说:“嗯,是的,我们直接说说怎么干预吧。”

确诊后,我们最初的信息来源是医生推荐的书单和公众号(其中包括“ALSO孤独症”公众号),从医院出来还没到家就开始搜索了。先下单了推荐的书,我看的第一本是英国洛娜·温博士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家长及专业人员指南》,现在我也愿意推荐新家长看这本书,让我对ASD的诊断发展、孩子的特质有了比较具体的认识,里面也提到了一些具体的家庭干预方向,所以我们完全没走弯路,心态也调整得比较科学。

有的家长在接纳自闭症这个事实上需要很长时间,但我和老公几乎在未确诊前,就已经在心里接受了这个现实,因为他太典型了。

他是自闭症孩子,这是客观事实,逃避没有任何意义,而且逃避得越久,耽误的时间越多,孩子的预后可能就越差。所以,我们根本没有一秒钟怀疑过医生的诊断,就是在想,到底能做点啥?

选择机构的五点建议

关于机构的选择,当初医生给了三点建议:

(1)以应用行为分析(ABA)为主;

(2)考察好师资;

(3)机构的家长培训做得好不好,优秀的机构一定是孩子和家长一块成长。

半个月里我们考察了三四家机构,筛选标准包括:教学体系、老师的经验和资质、日报周报反馈机制、家校距离、费用、老师在跟孩子互动中的表现(能否短时间内抓住孩子注意力)、跟督导谈话过程中判断专业度等。这样先选出来了第一家,6月22日,一九正式上课,完全没有出现过不适应。

当时这家机构在排队,一九每天只有一个半小时上课时间。我和孩子爸爸刚看了几本入门书,知识储备不多,家庭干预肯定是跟不上的,于是综合考虑后,我们给一九报了一家私立幼儿园小托班,下午下课后再去机构。这样他在托班出现了问题,可以在机构解决。

去年11月疫情卷土重来,幼儿园停课,居家的日子里我们发现干预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一九6月底VB-MAPP评估的分数是29分,11月才涨到60分,机构老师反映,他其实三个月就达到了这个水平,最后一个月基本没进步。

这里想提醒小龄家长,干预前几个月普遍进步特别快,当时我们又觉得一九是高功能,应该学啥都快,有点松懈。其实家长不应该以能力高低判断孩子,觉得他是高功能就大意了;是低功能就放弃,每个孩子都是动态发展的,很多高功能其实都是干预出来的。

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调整了状态。从去年11月开始一直到春节,我请了假在家,和老公两个人比之前更努力干预了。

一九在ALPHA上课

第一家机构的课程结束,今年北京ALPHA三中心招生,我们试课后果断选了ALPHA:

✦它的师资很强;

✦机构对家长的开放程度在北京比较少见,支持家长进教室看课;

✦孩子上课是小组制模式,同组老师都会上课,具备了泛化条件;

✦大集体课的设置,模拟幼儿园的情境,给孩子入园做铺垫;

✦教学内容不仅限于认知和语言,还包括大运动、精细、自理、社交等方面,非常全面。

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对ALSO的理念非常认可,ALSO有非常强的科技属性,很重视数据的标准化,我的本职工作是一名互联网行业的HR,公司文化也特别讲究数据化,这是我们非常契合的地方。

这种基因几乎体现在ALSO所有的产品上,它的评估工具一看就是码农搞出来的,加之ALSO创始人本身又是家长,非常懂家长的需求。一个佐证是,使用ALSO免费评估工具,跟我们能接触到的各种其它评估,在结果上基本一致。

这里,小编也强烈向家长推荐这两款ALSO平台的评估工具,不仅免费,且非常实用。可进入①ALSOLIFE官网或者②在“ALSO孤独症”公众号“服务”栏目找到工具即刻进行评估。

总结一下筛选机构的经验,有五点供家长参考——

(1)一定要家长自己先学习,再找机构;

(2)认清楚自闭症的本质,不轻易相信那些未实证的方法;

(3)亲自去试,选适合自己孩子的;

(4)用数据来判断干预效果;

(5)选家庭经济可承受范围内的机构。

如何制定家庭干预计划?

现阶段,就我和爸爸带孩子,我们亲子关系很好,我俩一直谨记——无快乐不干预。快乐的要义就是用优势视角看孩子,多在他擅长的方面让他发挥,提高自信心。

现在老公是家里的干预主力,他自己看书、买课学习,水平在不断提升,一九也更听爸爸的话。

一九和爸爸在家里上课,为爸爸点赞!

我们的家庭干预计划跟机构的干预重点紧紧相连,基本做到了无缝衔接,总结了几点——

(1)机构老师每天会详细反馈孩子当日的教学内容、完成情况,我们会跟老师确认哪些精熟项目可以在家泛化,哪些未达标项目继续做练习;

(2)机构每月月报会约单独时间详细讲解讨论;

(3)无论是遇到了卡住的课题还是问题行为都会问老师,老师会给出详细建议;实操视频也发给老师,老师会点评并指出不足;

(4)新课题可以拿到学校先学,因为孩子在机构配合度更高;

(5)家里和机构尽量保持教学方法、评价尺度、强化频率等方面的一致性;

(6)过往通过的课题要经常维持和泛化。

具体到教学过程中,以下几点要格外注意——

一,不跨阶教学。

在家里,一九的教学速度比机构稍微快点。例如他在机构学到了水杯,家里已经学到了保温杯。

快归快,但我们判断他学会的标准跟机构是一样的。比如机构要求连续三天正确率80%以上才算达标,在家里的标准也是,不要贪多贪快,否则学得不扎实还得重新补回来,得不偿失。

二,强化和辅助要用好。遇到引发孩子情绪问题的事,当下共情陪伴,然后分析他哪块的能力不足导致失败,再帮助他提升。

三,在家教的课题尽量跟老师白天教的一致,新技能尽量让机构老师来教,家长多做泛化。

四,快乐干预并非没有原则。比如孩子看手机就很快乐,但不能一直满足他,这些事情上还是要立规矩,让他明白家里还是大人说了算,配合好了就可以赢得奖励,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

一家人

家庭干预中,家长可以从ALSO平台获取很多专业资源——

1.机构的评估和IEP;

2.ALSOLIFE平台的评估和IEP(免费);

3.书籍(我们有参考vb-mapp和卡罗莱纳);

4.ALSO课堂的各种直播课程(免费);

5.机构督导老师提供的咨询;

6.ALSO群友、秘书长(来自秘书长的无偿服务)。

总结起来,我们的家庭干预分两个维度,一是家庭干预计划,二是实操方法,也就是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制定家庭干预计划时,主要是综合机构的课题、ALSO的计划、卡罗莱纳里给出的相应月龄孩子应具备的能力等来制定的。

选择实操方法时,我们会通过“ALSO课堂”、机构老师、ALSO社群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熟练改进。

慈母严父,老人配合

这一年时间里,我们一家人经过多次分工调整,到了现在这个模式:我白天上班,利用早晚的时间解决一日三餐;爸爸送机构+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老人时不时提供后勤支持;爸爸妈妈继续学习,共同制定干预计划;晚上爸爸主责干预,妈妈打辅助,也算忙中有序。

小球滚到沙发下面了……

我们很早也跟家里老人开诚布公的谈了孩子的情况,关于什么是自闭症,一九的情况如何,做了一些比较通俗的解释,家里老人真的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

当然现在我们没有跟老人生活在一起,主要也是老人家可能有时难免心急,总想证明孩子能力很好,喜欢提问、考孩子,教一些他当下做不到的事情,于是我们提出自己带孩子,以便进行更好的家庭干预,周末、节假日时去看望他们,这样每次见面他们都能感觉到孩子的进步,也比较开心。

也有家长好奇二胎问题,目前我们的想法是不要,确实精力有限,也不想亏欠任何一个孩子。养一个特殊的孩子,能让我清晰地看到,一个人是如何通过学习说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做一个动作,一步步长大的,就像慢镜头一样,这种感觉其实挺妙的。NT家长可能还没机会去发现,孩子就长大了。我们目前就一个想法,保重身体,做个长寿老人,应该跟大部分家长的心情一样。

眼下,每天的快乐源泉还是孩子的进步吧。尤其近来,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一直在给我们惊喜,现在已经会主动提问了。前几天儿子去楼下玩滑梯,有个小哥哥跟他一起玩,哥哥走开的时候,他问了一句:“哥哥干嘛呢?”回家以后我们俩就说,今天的高光时刻就在这句话了!真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快乐啊。

当然,也有让我们发愁的地方,比如我们费劲了心思,还是没能实现让他独立在马桶上大便。在很多自理项目上,一九都经过了漫长的学习,比如学漱口就学了半年,但还是做得马马虎虎。这再次印证了前文说的那个道理,不是说孩子能力好学什么都快,贵在坚持。

我为什么愿意站出来

我们的目标还是进普小,近期会先找一家幼儿园试试。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一直在做融合方面的储备,ALSO平台上所有关于融合教育的直播、免费/付费课程我们都在提前学习,因为很多观念的树立、基础能力的培养,到了上学年龄再开始学就太迟了,我们现在就是以终为始,倒推当前的小目标。

除了家庭和事业,我还有一份自认为非常有价值的“工作”。

一九确诊初期,我们忙着上课、看书,完全没有重视起线上社群这个渠道。我去年9月底加入ALSO社群,那时已经过了三四个月的学习,在群里,围绕干预的方方面面我都会分享,因此我很快被ALSO的工作人员“盯”上,成为了社群的秘书长。

我们讨论具体的问题行为怎么处理,某个ABA方法中的细节怎么理解,具体课题的实操如何进行,家长的打卡点评、优秀笔记分享、孩子的进步,入园需要注意的问题、亲子关系,和老人的关系处理……

其实,ALSO的秘书长都是志愿者,无偿服务的,很多人好奇,没有报酬,我们为什么愿意花那么多时间陪聊、出主意?

我在ALSO平台看的第一场直播是罗意爸爸、小满妈妈介绍星星小镇那期,然后我回看了其它的微课,很多都在说大龄自闭症人士的安置,我意识到:小龄干预非常重要,但绝对不够支持孩子的一生,孩子未来的路还是要靠家长共同努力,为他们减轻障碍,获取社会支持。

一九和爸爸

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一群人的力量才够大,不能大到影响国家政策,或许能影响一个区县呢,不能影响一个区县,哪怕影响到一个学校呢?所以家长要尽可能抱团,有一分力出一分力。ALSO社群已经联结七万多个家庭了,如果大家都从身边的环境开始努力铺路,将来这7万个孩子就多了很多可能。

所以,成为一个500人的家长群秘书长,我就能通过努力多影响一个人、两个人、十个人、一百个人……越来越多的家长走向科学干预的路,越来越多的家长贡献自己的力量,影响身边的小社会,就有越来越多的孩子长大之后被社会所接纳。

感谢大家的聆听,文章结尾,提炼一下作为谱系家长,一年来我们的心得感受——

(1)不要对比别人,孩子每天每周每月在进步就是最好的结果;

(2)用优势视角看孩子,就算养的是NT娃,也应该这样;

(3)不要定义轻度、重度,很多高功能是干预出来的,孩子的高低功能、轻重程度都是动态发展的;

(4)家庭分工、时间分配、经济规划要做好,这是一项终身事业。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