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走后心智障碍孩子托付给谁?资深律师:写好两个清单

来源:普法的 大米和小米2024年08月15日 18:25广东

VOL   3389

“等我走的时候,只能把孩子也带走。”今年6月,我们报道了广州扬爱特殊家长俱乐部(以下简称“扬爱”)遗嘱撰写小组的故事,很多家长在评论区留下类似这样的留言。

家长老了或者去世后,心智障碍的孩子怎么办?很多家长将其称之为“闭眼工程”。截止目前,在制度层面、资源层面和操作层面,均没有成熟可复制的“闭眼工程”路径,不少家长在探索抱团养老、遗嘱托付、保险金信托等方式。

2024年6月底,扬爱在总结家长们这些尝试的基础上,发布了《心智障碍者家庭监护与未来托付知识手册》(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看),回应包括自闭症在内的心智障碍者家庭面临的共同难题:如何为孩子的未来做好周全的托付规划。

手册在详细解读监护、继承、遗产管理和特殊保护制度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通过5个典型案例,给出了构建完善、可持续的未来托付框架的参考路径。

家长应该为未来托付做什么准备?怎么给孩子选监护人?遗嘱怎么写?我们请手册的编撰者之一、广州市荔湾区和谐社会监护服务中心理事长蔡盛来为家长们解读。

1. 做好未来托付,家长第一步应该做什么?一个完整的未来托付体系有哪些要素?

蔡盛:家长首先要写出未来托付的事项清单,就是你希望未来替你照顾孩子的人或者机构做什么事情。

目前常有的两个清单:监护遗嘱清单和照护意愿清单。

监护遗嘱清单:主要围绕家庭监护与财产管理规划,包括家庭成员的情况、财产情况及需要监护的实际需求等。 

照护意愿清单:围绕孩子生活、学习、就业、养老、医疗、娱乐等方面的具体照护事项,及这些事项的频率,测算出所需费用。

监护遗嘱清单部分内容

照护意愿清单部分内容

通过这两个信息清单,家长可以建立起未来托付的框架,并在个案管理过程中试运行这个计划,不断调整和完善细节。

写这两个清单要花比较多时间,但是值得,因为只有明确了具体的托付事项,才能围绕这些事项进行财产、监护权等方面的安排,明确监护人、监督人、服务机构、信托等核心角色,确定好相对应的费用。

接下来就可以对接资源,寻找相应角色,订立相关文件如监护、遗嘱(指定监护、遗嘱执行/遗嘱管理)、授权书等,并开始将未来托付纳入个案管理试运行。

一个完善的未来托付服务体系,需要以人、财、服务三责分离为原则建立。

人就是监护人,负责对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 

服务是为被监护人提供教育、医疗、就业、养老、基本生活照料等服务的服务机构或个人; 

财指的是财产管理方,对家庭资产进行托管,涉及信托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信任的个人。

这三者是相互协作配合的关系,首先指定一个人或机构做孩子的监护人,决定他需要什么服务;然后向信托公司发送指令,让信托公司发钱给受益人或为受益人提供服务的机构;同时设置一个第三方作为监护监督人/机构和监察人,来监督信托机构是否按照家长的委托来支付费用。由监护机构动态跟进,监护监督形成保障。

2.遗嘱有哪些形式?遗嘱监护能解决心智障碍者家庭未来托付所对应的问题吗?

蔡盛:现行《民法典》规定的遗嘱形式有自书、代书、打印、录音录像、口头、公证遗嘱这六种形式,只要符合《民法典》关于该种形式的遗嘱的形式要件,同样是具备法律效力。

最常见的是自书遗嘱和公证遗嘱。

自书遗嘱指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的遗嘱,较其他遗嘱形式方便、成本低、保密性高。

公证遗嘱,指所立遗嘱必须由遗嘱人亲自到公证机关办理,不得由第三方代理,且需要支付一定的公证费用,由公证机构进行遗嘱公证。

虽然法律效力相同,公证遗嘱仍然有它的优越性。公证机关会对遗嘱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可以确保遗嘱的真实性,避免遗嘱人过世后产生遗嘱争议,同时,能确保遗嘱内容的合法有效性,不会变成一纸空文。

法律规定,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在遗嘱人立下好几份遗嘱的情况下,以最后一份遗嘱为准。遗嘱人对遗嘱不满意,可以随时修改。

遗产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给心智障碍者继承,但心智障碍者继承财产后,不一定具备能力来处分与管理。

为应对这种情况,过往一般会通过法定监护确定监护人,顺序是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进行安排(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孙子女和外孙子女)。

但现实中,这种做法容易造成遗产纷争,导致心智障碍者变成“事实孤儿”。

遗嘱指定监护制度,可以有效规避这个问题。遗嘱指定监护是指被监护人(包括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父母,可以通过立遗嘱的形式为被监护人指定监护人——这一点完全适用于特殊需要家庭。

遗嘱除了可以规定财产归属,还可以指定监护人、监督人、遗产管理人、遗嘱执行人,遗嘱信托等,去建立完整的未来托付体系。

遗嘱指定监护需要满足以下三个前提条件:

1)只能由父母行使;

2)父母需在担任监护人且意识清晰时指定(如果父母被撤销监护人资格,就不能指定);

3)用遗嘱方式指定。
要对成年心智障碍者指定监护,还需要向法院申请认定心智障碍孩子为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有些家长担心这种认定可能也会约束孩子,因此不申请认定,直接和社会监护机构签订代理协议,机构可以通过代理人的身份,对孩子进行照护。 此外,遗嘱指定监护需要监护人事先征求被指定人的意见,在协商一致的情况签订书面监护协议才能生效。

监护和财产的安排,是未来托付的2个核心问题,监护与遗嘱法律工具的结合运用是特殊需要家庭未来托付体系的基础。

在实践中,家长可以在遗嘱里指定遗嘱执行人和遗产管理人,遗嘱执行人/遗产管理人负责执行遗嘱内容;维护继承人利益,避免和减少纠纷,防止遗产被人争抢或侵吞。同时,设置遗嘱执行/遗产管理监督人,对过程进行监督。

家长如果选定了监护人与监护监督人,这个组合同样可以套用在遗嘱执行与执行监护设置上。

《继承之战》剧照

3.遗嘱监护在具体实践上会遇到什么问题?家长自己的监护问题怎么解决?

比如一位自己带谱系孩子的离异妈妈,她想通过遗嘱指定其他亲戚作为监护人,在她离世时,如果前夫在世,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就是前夫,这个时候,指定监护人就会与法定监护人就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目前法律并没有明确指定监护人与法定监护人的优先顺序,但有评判原则,就是最有利于被监护人原则和最大程度尊重被监护人真实意愿,维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利。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建议遗嘱人应该通过遗嘱提前指定监护人,比如当这位妈妈的前夫作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如果照顾不好孩子或者侵犯了孩子的合法权益,指定监护人就有明确的法律授权,可以代表照顾孩子的另一方提出维权要求。

除此之外,家长自己的监护问题也应该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心智障碍者的家长普遍对孩子的监护很上心,忽视了自己也会走到失能、失智,无法照顾孩子的那一天。

到时候家长自己和孩子都需要监护,这就涉及意定监护。

意定监护,就是自己可以在意识清楚的时候,书面指定监护人,在自己失去行为能力后照顾自己的生活,处置自己的财产、保障权利等。所以当家长在订立关于孩子未来托付的相关文件时,也要同时考虑自己的意定代理与监护以及医疗预嘱。

《摩登家庭》剧照

4. 写完遗嘱后,家长还应该做什么?

遗嘱只是开始,后面的托付工作才是重心。要将未来托付体系纳入到个案管理中试运行,需要提前选好的监护人或者监护机构,并让他们参与到个案管理里面去。

在试运行的过程当中,家长首先在法律上还是孩子的监护人,但家长需要逐渐放手,模拟自己将来照顾不了孩子的状态,让相关角色去接手,在这个体系运行过程中细化服务,打磨细节。

家长可以对受托人或者机构提出改进建议,向相关方提供关于孩子的相关信息和注意事项。

比如孩子生病了,未来的代理人/监护人带他去医院看病,会根据照护清单以及前期与家长建立的沟通关系,提前了解孩子有哪些基础病,有什么过敏反应等注意事项,然后将具体做了什么检查、医生的诊断、需要吃什么药这些情况反馈家长,同时征询家长的就诊建议,和家长共同商议和决策。

如果在看病过程中,跟原来清单里的结果值有较大的出入,就要重新探讨出现了哪些新的影响因素,如何做出调整,是否需要修改清单内容等。未来托付其实就在这些日常小事中积累经验。

《东京家族》剧照

很多家长感觉到未来托付很难,其实是对专业知识,需要的资源,以及对未来托付的理解有些迷茫,只有将对孩子的期望、自己的担忧转化为白纸黑字的需求和事项,才能代替看不见的焦虑。

也有家长担心指定社会监护机构做孩子的监护人是否真的靠谱。这是很正常的,因为社会监护机构处在新兴探索阶段,需要家长从各方面进行考量选任监护人,及时提出自己的需求,通过持续的个案管理与跟进沟通建立起信任基础。

但不管是选择个人还是机构,都建议家长尽早确定,这样家长可以花更多的精力聚焦在具体的托付事项安排上,因为只有事是可控的,人性是不可控的。

同时,在财产的安排方面,家长可以考虑特殊需要信托,让信托成为未来托付体系中,财产的管理方和服务的支付方。

特殊需要信托是以信托的架构为心智障家庭的子女、老人提供养老、生活的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法律制度,委托人一般为心智障碍人士的家长,受托人为信托机构或家长指定的个人,受益人为心智障碍人士。

特需信托的设立,有比较多的家长选择通过保险金信托的方式成立,保险金信托的财产需待保险公司在满足保险合同规定的赔付或支付条件后,向信托公司支付保险金,然后由信托公司依照信托协议规定的方式管理和使用信托财产,并根据委托人的意志向受益人分配信托收益。

目前,特殊需要信托的门槛一般是30万起。

整理 | 朱谷粒

编辑 | 谭万能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具体案情诊断建议使用,如遇具体问题请及时咨询律师。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