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龄自闭症谱系儿童为什么需要密集干预?密集干预的预后情况如何预测?

来源: 星海航灯儿童支持 2024-03-31 08:09 湖南

关于第一个问题:

一、自闭症谱系儿童为什么需要密集干预?

因为这类儿童从怀孕出生开始的本能发育过程就存在一定的原发性本能障碍,表现出来各种基础能力弱,心智跟不上,理解上不来,能力够不到对外界相通从外界畅通无阻地吸收成长营养,然后日积月累后造成落差就是继发性迟缓,然而,原发性本能障碍和继发性迟缓又共同导致了无法与同龄人世界同步,继续进一步引起二次代偿性负面表现,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自娱自乐放松表现出来就是沉浸在自己世界各种自言自语自我刺激行为问题等,

随着密集干预后,继发性迟缓缺课部分追赶后,心智提升,一些二次代偿性负面表现比如各种奇怪行为会改善很多。但是,能比较快速改善的部分大部分都是由继发性迟缓及其引起的二次代偿性负面行为问题部分,真正原发性本能障碍及其引起的二次负面行为问题,有些密集干预后也会有很大改善,但干预过程是相当缓慢艰辛的。

自闭症谱系的心智提升,没有捷径,只有6-7岁前小龄时候周围不同的人(家长/老师/长辈等)一对一为主高密集互动(尤其多给视觉看着描述和实际体验)每天浸泡5-6小时以上,快的话三个月就会有明显进步,慢的话一年后也会有进步感觉,如果这样的一对一为主的密集模式几年下来都还没进步,那么这个孩子的原发性本能障碍可能太严重了,习得本能的干预无从下手。

自闭症谱系的康复是个长期系统化工程,非常消耗时间精力和金钱,虽然最终接近正常人的成功率低,但大多孩子能很好改善。

1.首先家庭自己努力学习康复理念和实操改变带养方式,这是长期支持的基础。

2.其次机构是家庭经济还可以的话,也要借助专业机构外援更能加速。因为谱系孩子的最大改善在6-7岁前是关键期。

孩子特别轻微+家长自己有接近清华北大的毅力和实力的优秀程度=少数这种组合可以完全自己带养,上述两点不同时具备的家庭最好是借助机构外援。

好的机构,评估后会根据孩子情况制定个性化IEP,还有看课进行微调调整,难度调整必须始终比孩子能力略高点点,能进步又不会太难,这是循序渐进,非常重要,不然孩子很快没兴趣了。

关于第二个问题:

二、孩子密集干预的预后情况如何预测?

6岁前因为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障碍,去医院测评什么智商都不会很准,配合度原因加上本身处于动态变化中(智力天花板被伴随障碍遮盖),每年测一次结果都不同,每个孩子智商潜能都有个天花板,暂时被伴随的本能障碍遮盖了,表现出来可能让家长非常悲观,但高密集度干预能帮助他开发出来,最终的智力天花板后期才能看出来。

因此,小龄儿童早期所有的诊断和评估都是仅供参考的,只要医学检查发育没有明显大问题,诊断和评估都是暂时性的一刀切,只代表当时,不能绝对代表未来潜力。现实中不少孩子的后来干预逆转之路都打破了初诊时候的论断,后期出现神奇大翻转的惊喜。

毫无疑问,持续的密集干预确实能取得巨大进步或极大改善,能进步的背后原因可能分析如下:

1.  密集干预通过增加自然练习量堆积,对继发性迟缓和其问题行为后果进行补课,熟能生巧量变引起质变

对因为缺乏自然练习机会引起的继发性迟缓部分,和其引起的智商开发受限,智力天花板还没显示出来,负面代偿性的行为问题进行孰能生巧的补课,这点主要针对继发性迟缓及其后果表现,进行标本兼治的补课促进孰能生巧。能力提升后,由其引起的问题行为自然改善,

2. 密集干预通过高频信号刺激对原来受损或缺失或异常的神经通路建立旁支代偿通路,通过生理性代偿通路的建立,代偿性的恢复部分正常人的工作功能。这点解释主要针对原发性本能障碍及其问题行为后果,且要抓住小龄孩子的快速发育期顺水推舟,如果错过了快速发育阶段,旁支代偿通路建立速度会慢下来。

当然这个方面只是猜测,也是之前看过一些神经方面专家的推断,这里只当是一种自圆其说的解释。

3. 现在回头来预测不同孩子经过高度密集干预几年的可能预后情况:

假设每个谱系孩子问题都由不同程度的:原发性本能障碍+及其后果问题行为+缺乏自然机会的继发性迟缓+及其后果问题行为,四部分共同组成,那么:

(1)确诊时候本能反应等各方面能力不错的孩子:

这类原发性本能障碍部分及其后果问题比例小,主要由缺乏自然练习引起继发性迟缓比例大的孩子,这类孩子的眼神,语言,专注力,理解等等本能反应越多的孩子,可能原发性本能障碍成分越小,是乐观的一面,这类孩子就算干预支持不够也可能预后不会太差但是可能会被瓶颈卡住,然而若接受密集干预后一年半载甚至半年作为就能“毕业”。

(2)确诊时候本能反应不错只是暂时没语言。

这类孩子可能只是卡在了发音肌肉方面障碍发一些,其他方面本能能力都接近单纯语言发育迟缓,这类预后也非常乐观,语言问题只是暂时的,以后就算支持不是太好预后可能也不会太差。如果能接受一段时间密集干预,很可能一年半载甚至半年左右就能直接“毕业”。

现在网络上很多宣传自家脱帽然后卖课的多数是上述(1)和(2)两类。

(3)确诊时候本能能力不错但情绪脾气行为问题多的孩子:

这类孩子其实是两个极端,支持做的好预后比较好的几率也很大但支持做不好失控几率也大,但这类孩子特别依赖密集干预行为塑造,和家长的支持,这类孩子往往容易给家长错觉,能力很好不发脾气时候完全正常孩子一个,经过家长滤镜后认为压根没有干预的必要(家长滤镜就是挑选好的时候定性,比如孩子和某位国家特级象棋大师对阵10局,孩子一旦赢了一局,有些父母可能就会认为自家孩子不比那位大师水平低甚至自家孩子棋艺更高),可以用正常孩子内卷学业高标准要求来满足孩子成为人中龙凤的贪婪之心,这类孩子心中有火,无处释放,如果没正确的发泄口,就会有负面代偿的发泄口,得不到疏导,也可能成为火药桶失控,长大后越来越差被问题拖后腿。现实中这类能力和问题长期并存得不到家长支持甚至反其道给予巨大成长压力导致情绪积压最后失败的例子非常多,过去10年我们对无数老家长和孩子的跟踪调查过程中,发现了非常多这类情况,基本共性都是

1)孩子能力确实基本正常但和问题共存

2)孩子情绪长期得不到疏导,脾气情绪要么逐步更激烈,要么某天突然爆发精神问题。

3)这类家长都比较固执觉悟很浅,听不进去劝说,认为自己严格要求孩子是为孩子好,学业逼的特别紧,每日要求特别高。

4)这类家长普遍盲目崇尚权威头衔,虚荣心强,某某权威专家随便说句话不加判断特别当真,对孩子未来的考学文凭和头衔看的特别重。

5)这类家长普遍现象是把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学业成绩看成干预成果的象征,完全不在乎孩子和同龄人有没有玩耍兴趣,能不能送进去。

6)这类家长就算眼睛看到同龄社交存在明显不恰当方式,心理也可能认为自己孩子是更聪明的,并不重视。

这类孩子反复多次被同一类拦路虎拖后腿,日积月累最终出问题。

(4)确诊时候本能能力一般但有基本的语言逻辑没大情绪的孩子:

简单对话能力其实背后对人的综合反应要求也很高,包含了秒懂秒反应的反应时间,基本的理解逻辑,虽然不强,但基础尚在。有可能是能力全面但普遍智力低下,早期对同龄人社交就有兴趣,但密集干预后智力天花板受限,以后有限独立希望也很大。

(5)确诊时候语言和本能都很弱但情绪脾气比较大的孩子:

这类孩子可能心中有火,基础不算很差,特别依赖父母和机构的系统化高度密集干预支持和行为塑造,以年为单位,逐步能力全面提升,如果智力天花板潜力不错,预后会是相当好的惊喜,如果智力天花板潜力受限,预后期待只能降低点。

(6)确诊时候能力很弱又无欲无求连情绪脾气都没有的孩子:

这类可能是最难的,密集干预可能连基本的强化物都不容易找到,剩下的只能尝试干预过程敏感度如何。如果对干预比较敏感,后续自理希望也很大,如果苹果都需要三个月来认识,咬了一口又不认识了,后路确实太难了。

(7)存在明显合并问题伴随的孩子,比如合并中度以上多动症,合并癫痫发作等合并其他问题的孩子,检查又找不到原因,用行为干预很可能根本也不对路,但方向感都难以找到,确实非常不容易。

(8)可能还有其他类型,我们观察和经验总结能力有限,很难覆盖的很全面。

文章来自对一线大量经验的原创探索性总结分析,保证实用性高但非绝对真理,请您包容理解仅供参考。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