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康复,教育比求医更重要

来源:人民政协报作者 2024-02-07

孤独症和智力障碍者的损伤就目前的临床医学水平看,还不能通过吃药等方式治疗。

对待孤独症、智力障碍儿童要避开三个误区

家长要尽量避开认知上的三个误区: 一是信医不信教。既然传统的临床医学对孤独症和智力障碍儿童的救治改善空间不大,就不要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地寻医问药了,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才是上策。二是不愿承认孩子有问题。某幼儿园2023年秋季招了一个孤独症儿童,入学后老师发现孩子有问题,遂与家长沟通。可家长坚决不承认孩子是孤独症。实际上,没必要刻意隐瞒。三是把孩子圈在家里。实际上,现在是文明社会,歧视孤独症、智力障碍儿童的现象已经很少见,把孩子圈在家里就剥夺了他们接受社会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只能加重孩子的病情,反而更影响他们的发展。

如何正确对待孤独症、智力障碍儿童

首先,要有一个准确的诊断或者测量结果。这是当下在解决孤独症、智力障碍儿童时首先面对的问题,也是容易出现错误的第一步。目前,各地都存在鉴别孤独症、智力障碍儿童扩大化和漏检现象。家长发现孩子的症状相符时,就应该找家靠谱的机构和专家进行测量或诊断,以确定他们是否是孤独症或智力障碍儿童,要有是、否或疑似的结论;有“是”的结论的话,最好还有障碍程度甚至可能的成因结论,这对采取下一步的对策很有帮助。

其次,对于孤独症、智力障碍儿童的治疗要有清醒认识。要清楚传统临床医学对他们是无效的,正确的教育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这里的教育包括早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配合的家庭教育。最好的做法就是,如其他儿童一样,出门、上学、参加活动。

第三,要分门别类地设定孩子发展的心理预期。智力障碍分为四个级别,按照传统的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观点,轻度智力障碍者成年后能够从事技术或者半技术的工作,智力能发展到相当于普通儿童12岁左右的水平;中度智力障碍者中的部分能够从事半技术的工作,另外部分和部分重度智力障碍者能够从事机械性的工作,智力可以达到普通儿童的8-10岁的水平;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的智力可以发展到6-8岁儿童水平,极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的智力能达到普通儿童4-6岁的水平,他们可以做一些机械性的工作或者在庇护工场工作。

孤独症儿童中约80%伴有智力障碍,有智力障碍的孤独症者,他们发展的预期可以参考智力障碍儿童的情况;没有智力障碍的孤独症儿童,有的还能考上大学,但这是少数。不过,无论是孤独症还是智力障碍者,能发展到哪种程度还是取决于教育措施是否得当。

第四,无论家长还是老师,仅有爱是不够的,要想让孩子获得最佳的发展,还要了解孤独症和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特点,否则,不仅实现不了家长的心理预期,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抓住孤独症和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重要窗口期

在对孤独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教育干预时,需要特别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家长要抓住重要窗口期进行教育。这里至少有两个年龄段非常重要,一是五六岁之前,这个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和社交的关键期,家长千万不要带着孤独症儿童遍寻名医,而要稳住心神、放下身段教育孩子,如果当地有特殊幼儿园就送特殊幼儿园,没有特殊幼儿园就送普通幼儿园,无论哪类幼儿园,家长都要和幼儿园紧密配合教育孩子;如果没有幼儿园,家长就要自己教育孩子。深圳儿童博林的父母在孩子被鉴定为孤独症后,坚持自己教育孩子,十几年过去后,孩子发展得很好。二是12岁之前,这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期间,除了送幼儿园,到了入学年纪,一定要及时地将孩子送进学校读书。

其次,社会性的学习也很重要。无论是孤独症还是智力障碍儿童,在教育他们时,千万不要听信一些机构的宣传,做所谓的单一内容训练,而是要跟普通儿童一样进行全面教育。其中,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往往是家长容易忽略的,觉得他们是有问题的孩子,不能跟健康孩子提一样的要求。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孤独症也好,智力障碍者也罢,该有的行为规范必须建立。比如,基本的行为动作、礼貌礼仪、规范言语等,都要正确培养,事实证明也是能够培养的。前面提到的孤独症博林,除智力得到良好发展,还有良好的行为举止,这都是教育的结果。

第三,教育的方法要正确。除去前面讲过的相关知识、理念要正确外,教育孤独症和智力障碍儿童的方法一定要正确。如不能一味地打骂孩子,但也不能在孩子做了不适当的行为后还要正强化。

(作者单位分别为山东省肥城特殊教育学校、北京联合大学)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