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孩子的社交有救吗?

原创 依米星 依米星2024年10月19日

注:文章内容来自翻译,文末附参考文献。
心智落后的孩子,如何习得社交技能?
从 RFT 视角看,Skinner 认为:哪怕并未直接接触到他人的私人刺激,也可以学会如何处理这些私人刺激。(译者注:比如看到别人的橡皮被偷了很难过,虽然自己的橡皮还在,但也可以参与解决问题 / 安慰他人。)
原因可能是:第一,私人刺激往往会有“公共伴随”(public accompaniments)。第二,孩子们学习私人事件名称的一种常见方式,是根据“伴随的公共行为”
例如,如果父母观察到孩子的玩具坏了,孩子在哭,父母可能会对孩子说:“你很难过,因为你的玩具坏了。”在这种情况下,坏掉的玩具(公共伴随物)和孩子的哭泣(伴随的公共行为)都影响着父母的反应。
因此,孩子们会习得在类似情况下他人的行为或反应,也为推断他人私人经历提供了基础。
关于刺激等效性的文献提供了这种联系。
如果,两个最初独立的刺激与第三个刺激联系在一起,那么它们就会相互联系。如果,一个人的私人经历和公共行为有一个共同的命名,那么个人的私人经历就可以与他人的公共行为联系起来。
例如,当孩子哭时,父母说孩子“不开心”了。之后,这个孩子看到并听到另一个孩子哭时,他的父母也说孩子“不开心”。通过“不开心”这三个字,孩子就可以把 TA 的私人活动与他人的公共行为联系起来。(点击图片跳转原文)
因此,儿童推断他人经历的发展,有三种可能的途径:
1、在行为模仿时,儿童的个人动觉刺激和他人行为所产生的视觉刺激几乎同时出现;2、在语言模仿中,儿童的语言行为与他人的语言行为类似;3、当孩子的行为和他人的相似行为(公共刺激)被赋予相同的名字时,就会发生刺激等价性。

参考文献:

Spradlin JE, Brady N. A Behavior Analy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ory of Mind. Rev Int Psicol Ter Psicol. 2008 Oct 1;8(3):335-350. PMID: 24235912; PMCID: PMC382546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