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5岁后中龄大龄家长才明白的自闭症谱系瓶颈:无法维持话题/无法深入交谈/社交不当/低情商表现……

原创 扫地僧闯天下 星海航灯儿童支持 2024年04月28日 07:21 湖南这个话题,我们过去一直说反复强调过,但总被低头纠结开口说话与否就不是自闭症的小龄家长们误解,尤其是各种网络和现实机构等候区小龄家长的聊天记录大多话题都是低水平重复,认为我们在制造焦虑,认为很多老家长是反面失败典型,距离自家情况很遥远,实际上,小龄家长们普遍存在于一种误区:对自闭症谱系的理解长期停留在传统的低重典自闭症概念上,认为会开口说话就排除自闭症,眼神会看人就排除自闭症,对小朋友有兴趣就排除自闭症,会用手指物就不是自闭症,甚至会自己穿衣服,会听指令丢垃圾就不是自闭症,要么就说某大夫某专家也排除自闭症,简称孩子就是发育迟缓。盲人摸象或只是选择性相信愿意相信的。

然而,实际上,就算上述的一切能力都具备,孩子的小学成绩也不错,但只有5岁后的中龄和大龄孩子家长在中后期会逐渐明白孩子依然跳不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核心问题:轻度孩子中后期虽然基本能对答如流,但依然逃不开带养父母心理清楚的理解瓶颈,无法深入交流,无法维持话题,无法维持友谊,可能也伴随一些受挫容易崩溃,脾气情绪容易极端,鸡毛蒜皮小事容易反复纠结,和人沟通太主动只顾不停地说忽略对方反应等等可能伴随一生,几乎无法突破的瓶颈,等孩子中后期到了这一步的中龄和大龄家长,才会真正理解我们的专业眼光,这才是决定自闭症谱系儿童整个干预努力是否及格,是否最大化改善的终极考验。

一、这个问题始终有两个死循环难以解开:

1. 小龄家长不信邪,中龄大龄家长后知后觉:

小龄家长看着孩子一天天外围能力进步了,就认为我们危言耸听,制造焦虑,而中龄大龄家长发现问题已经凸显时候已经后知后觉黄金时光不再,身陷囹圄进退两难,“进”已经没有时间加上经济走弯路太多心力交瘁,可能同时也不知道应该找谁求助才对应。“退”已经没有退路可能。

2. 少数先知先觉的小龄家长也依然求助无门:

就算个别觉悟高的小龄家长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中后期社交核心和瓶颈问题才可能是伴随孩子一生的终极障碍,想积极抓紧时间去努力解开,却不知道应该找谁求助,就算踏遍中国大量机构和专家全部考察完,可能也依然找不到真正能帮助轻度孩子突破瓶颈机构,而几乎所有机构的那些认知课程对自家孩子太简单了,孩子缺乏的根本就不是那些认知堆积,而是灵活实用能力。或者似乎什么都会但始终缺乏灵气感觉难以突破,从而陷入迷茫。

二、中国现有所有的机构模式和干预门派局限性:

1.  机构扎堆于对中重度谱系儿童大量桌面卡片灌输认知和学业……

2. 机构扎堆于用轻度孩子认知和基础的对话能力等随年龄的自然进步当做宣传招牌……

3. 机构扎堆于盲目集体课强行进行空中楼阁的社交融合,甚至不惜让家长保姆式贴背辅助强行进行社交融合……

4. 各大门派也是聚焦于轻度孩子认知和基础对话能力等随年龄的自然进步进行锦上添花……但是忽略中后期瓶颈困境。

5. 各大门派对中重度孩子集体失能或归咎于基础太弱或带养不给力,中后期瓶颈依然无法突破。

6. 而几乎所有机构和各大门派,都普遍缺乏对轻度孩子的后期核心瓶颈进行有效积极备战改善和轻度孩子自我行为从内向外的积极备战改善……

三、将以高度专业格局眼光和专业实操模式,积极迎战所有中龄大龄家长中后期面临的各种核心瓶颈难以突破的困境:

大量一对一灵活自然正统ABA密集专业干预+紧密的家庭带养支持,是最基础的标配模式,只有做到极致才更有效。

1. 首先要理解,就算家校高度密集联合尽早准备,以后也只是大幅度改善而非消除:

自闭症谱系儿童的中后期瓶颈有着可能的先天缺陷因素合并后天习得量不足的因素,对后天习得量不够部分通过正常孩子成长过程的活动积累量比较容易弥补,然而,对先天缺陷部分,只能努力习得代偿性本能能力,来遮盖缺陷部分,减少对孩子一生的融入影响。

2. 积极备战的起步年龄大约2岁后越早越好,孩子越大,对既往惯性不当思维和方式纠正越影响效率:

就拿成年人和老年人的生活卫生习惯来举例,小时候衣服床被干净整洁每天洗澡洗脚习惯一旦形成,某一天不如此还会不适应。而对成年人和老年人,让他们纠正明知道错误的习惯如同夺人性命一样。

3. 牵扯核心本能思维方式这类需要沉淀转化才能为己所用的能力,都是非常缓慢过程:

消耗大量时间精力积累量变才有可能兑换一点沉淀转化后的质变,但这点质变的意义可能会严重影响一生的生存质量。

其实成年人,真正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是思维方式而不是外围条件:

所有真正白手起家的人起步依靠的第一要素是思维方式然后才是资金基础等外围条件,因为思维方式会决定发展趋势是由弱变强,而起步靠外围条件资金堆积的开门红,如果没有思维方式主导,也会成为水漂而下坡路。

中国象棋背后的楚汉争霸历史,项羽之所以能以绝对军事力量百战百胜的被刘邦以弱胜强的打败,实际上是两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运作模式和影响了最终结果。无数历史和现实事实反复验证了头脑思维方式的优先度远远高于武力值。

我们普通人,高学历人士很多,读历史书和社会奔波阅历丰富的人士也很多,但最终真正出类拔萃的,大部分还是读历史通透理解转化沉淀下来的思维方式,和在社会阅历中会读取无字的体验总结转化后形成自己实用的思维方式和人生哲学。

4. 这个本能思维方式沉淀转化过程本身就很难,学前黄金三年下来可能支持还需要继续延续:

干预后期幼小衔接半天陪读结束,入小学前后,如果有给力的行为分析式影子老师视线内记录陪读半天,半天一对一针对查漏补缺帮助,学前三年和小学低年级几年会有很大幅度对社交核心友谊朋友维持能力的改善,错过了这个阶段,后续会很难,效率也很低。后期的思路还是一样,只是目前国情下对这类小龄的机构支持都几乎没有,更何况中龄和大龄群体,家长和机构能做到极致的也是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缺陷也好,习惯也好,心理也好,一旦形成惯性,再改变是难上加难。成年人老年人的习惯和思维方式都很难改变,唯有年龄越小越容易,错过了小时候,后期虽然效率低,但严防死守的坚持下去也会有些进展,亡羊补牢,总不算太晚。

五、能否帮助中轻度自闭症谱系儿童在5岁后的中后期突破瓶颈,也是对督导和干预机构专业水平和格局判断眼光的最大考验。

我们真正需要迎战小龄自闭症谱系后期瓶颈终极考验的,就是用所有的”“家/校/社会体验”三方联合等一切努力和活动,转化沉淀为孩子的思维方式,转为孩子自己总结的思维方式和人生哲学,去指导属于他的人生未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龄孩子在自然情景“一对一加上玩伴陪伴”干预模式的前提下,每天至少3小时的密集度,加上家庭带养,和社会阅历的积累记录发现问题,不断查漏补缺的针对性活动去影响他们的人生哲学思维方式的沉淀,是十分必要的基础准备。

小龄谱系儿童在中后期出现同龄社交核心瓶颈明显,理解深入话题,维持友谊受限,是很容易明显凸显的表现。包括其他各门派和个别优秀家长创立的派别,pci人幼游戏,家长带出去各种疯玩等,的确可以帮助一些基础略好的轻度和中度孩子早期提升本能反应,弥补后天锻炼不足。但对无欲无求的重度孩子很难说。另外,人幼和单纯疯玩在弥补孩子后天锻炼不足缺失层面的眼神和互动本能有了基础提升后,就会遇到瓶颈,难以深入沟通,深入维持话题等,以及容易由此理解瓶颈引发的社交不当和各种可能的新的向下代偿负面问题比如情绪行为比如奇怪举动。

这方面应该是自闭症谱系干预真正的专业支持需求,也是干预成败最终决定性考验。但可惜的是,目前在全国的机构里,几乎没有或者说屈指可数。

文章来自对一线大量经验的原创探索性总结分析,保证实用性高但非绝对真理,请您包容理解仅供参考。

原创不易,可以转发分享,请勿抄袭利用,违者必究。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