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爸:干预15年经验反思,如何消退自闭症孩子的问题行为

来源:原创 周岩 大米和小米 2023-09-22 18:09 发表于广东

最近一段时间,有十多位孩子刚入普校的家长因孩子的行为问题找到凯爸。
在凯爸看来,自闭症孩子入学后,有行为问题很正常。
但如果家长不会行为分析,没找到行为背后隐藏的动机。那被老师约谈时,就无法给老师提供有效的应对方法。孩子在校缺乏支持,只能辍学回家。
我家凯凯是一个典型的中重度自闭症孩子,21岁了,虽然能力一般,但问题行为确实控制得不错,很多大龄家长都很诧异。

凯爸也没什么捷径,从凯凯6岁开始,这十多年就在4件事上下笨功夫:记录行为、分析行为、解决行为、塑造行为
坦诚地讲,有得有失,因为在凯凯行为问题上倾斜得比较多,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学业提升多少受了些影响。

如果家长重视孩子的行为问题,那必须从小抓起,从小解决。
凯爸可以负责任地说,孩子能否被学校接纳(谈融合有点远),不在于成绩好坏,而是他的问题行为能否得到有效改善和控制。

01

行为记录表,值得做十几年

解决问题行为,我们首先要明确方向和原则——

凯爸认为,改善自闭症孩子的行为,就是要教会自闭症孩子用适当的,环境能接受的行为来替代或减少问题行为。
自闭症孩子的行为问题,基本不是单一问题,有多种原因混合。从根源上说,还是谱系本身的3大障碍:
1.社交障碍2.感知觉异常3.自身学习能力不足
如何找出问题行为背后的罪魁祸首(行为动机)?
首选ABC行为记录法:
A:发生的原因B:正在发生问题时孩子的表现C:行为产生后旁人的反应及导致的结果
大米和小米rice体系行为记录表
示例:

使用行为记录表时,我们可以对行为持续的时间,频率做个记录,比如自言自语多久、多少次等。
记录下行为发生的先行事件、行为结果后,我们就可以分析得出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动机(原因)。
海量的ABC行为记录表,就是解决孩子问题行为的数据库。

我们记录的数据越翔实、丰富,问题行为发生时,就能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才足以支持我们的干预方案。
做ABC记录表,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的事,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坚持,你才能真正建成一个数据库。
凯爸可以负责任地说,绝大多数家长都没有坚持做ABC记录表,好多家长甚至一张都没有做过。
这也是为什么家长面对孩子问题行为时,会手足无措,想尽一切办法,行为问题都得不到解决。

凯凯的笑容一直阳光灿烂

02

问题行为在哪找原因

一般来说,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生理性和社会性两大原因,具体表现如下:
1.获取关注或者寻求帮助2.逃避或者避免觉得困难的学习活动3.想得到某种物品4.感官刺激(自我刺激)
所以,一个行为的发生可能有N种原因,家长必须要学会行为分析。它能帮我们找到许多相关信息和数据:    ❶ 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
有些自闭症孩子对嘈杂的声音敏感,去了人多的地方就会自残或逃避。如果让他戴上放着音乐的降噪耳机,就可以阻断或减少这种不快的刺激。
❷ 诱发行为的条件
有些行为是先天条件影响的。如,有些孩子不喜欢上课铃声,是因为他不喜欢上这节课,所以会用哭闹等方式来表达不满。本身对这个事情就不感兴趣,诱发了孩子的行为问题。
❸ 维系行为的内外因
功能分析时不仅要注意自闭症孩子的行为,还要注意大人对这些行为问题的反应及其产生的后果。
比如孩子一发脾气或一开始自伤,家长就不淡定,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这种对孩子行为问题的反应,很可能会刺激问题行为继续发生。所以分析行为问题时也要分析大人。
❹ 行为发生的时间规律
一般自闭症孩子发生行为问题都有特定的时间或者地点,家长可以提前干预,根据时间段想出解决方法。
我们是和谐父子俩

03

超实用,解决问题行为6大方法

下面来说解决行为问题的常用方法:

1.事前干预
事前干预,也就是预防为主,孩子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发生任何问题行为,就要给好处,给奖励。
当孩子在某个时间点发生了问题,则是断掉强化物,重新设定时间。有点兵法上“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味道。
举个例子,凯爸带过一个感知觉有严重障碍的孩子,喜欢不停往嘴里塞一切看到的东西。天啊,一上午没注意,毛衣就能少半拉袖子,这个就是常说的“异食症”了。
去医院检查,啥都不缺,那就只能是一个结果——口部刺激。
怎么办?ABA用上——
第一步:记录行为
先记录一下行为和行为之间的间隔时间,设置一个他能够做到不犯错误的时间点,比如10分钟,这个时间叫做基础时间。
第二步:及时处理(提前两分钟)
当时间快到了(他要往嘴里塞东西)时,立马找一个替代物先把他嘴巴塞上(满足刺激)。凯爸选择了传说中的“跳跳糖”,看孩子表情就知道有多刺激,多酸爽。刺激满足了,嘴巴里有东西了,他就不会再去找其他东西吃了。
第三步:强化(区别强化)
满足孩子刺激并把危险降低的同时,强化必须跟进。
在他吃不好的物品(土,纸等)时,你要用严肃的语气或表情让他明白“这个我很讨厌,不可以”。
当他吃跳跳糖(替代物)时,你要用愉悦的表情或者语气让他明白,这个你可以接受,也很喜欢。
目的是让他明白,吃跳跳糖,既享受,还能获得表扬,吃纸,吃土,不但得不到好处,弄不好还有惩罚。
只要你肯坚持,就会发现,事前干预再配上替代物品,这方面的问题会慢慢削减。
我和凯凯

2.区别性强化

孩子每天的行为表现多了去了,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
怎么办?
强化我们能见到的好的行为就行了。孩子出现一次正确行为,就及时强化一次。
慢慢地,正确行为会越来越多,问题行为就会越来越少,我们就达到目的了。
例如,自闭症孩子特别爱摇手,其实是为了寻求视觉刺激。
很多家长直接打孩子手,这显然错误。

家长可以教孩子做一些舞蹈动作,比如手指操,甚至可以泛化到用手势进行沟通。孩子有此动作后,再强化孩子的动作。这样,孩子会逐渐增加正常的手部动作,间接消减了孩子在眼前不断挥手的自我刺激。
区别性强化具体来说有两种方式(主要针对生理性原因):
A.阻隔先阻隔,后转移,再及时强化恰当的行为
如,有些孩子喜欢按开关玩,仔细分析可能原因有视觉,触觉,凯爸带过最奇葩的是满足听觉(耳朵贴到开关上,听开关的声音)。
如果是视觉,凯爸会切断电源,一劳永逸;如果是触觉和听觉,凯爸会给开关贴上厚海绵,前提是看住孩子别往下撕,最后手里给他塞上一个小刺球,没事捏两下。
凯凯小时候特别喜欢拿碗在桌面上划来划去,声音越刺耳他越开心,这就是典型的听觉刺激。
最开始,为了让他停止这种行为,用了事前干预法,有效果,但没法根治,一旦发生场面就比较尴尬。
于是凯爸采取了釜底抽薪的方法,就是在桌子上蒙了一张厚厚的天鹅绒桌布,以至于凯凯用了好大劲再也划不出声音时,竟然愣了好半天,再结合事前干预,划桌子的行为就慢慢消退了。

我们的最新合影

B.替代用家长和社会可接受的行为来替代无法接受的问题。
如:
追随感官刺激的,愿意看光线的,你给他个买个大号旋转万花筒或者多棱镜,以及快速变换场景的游戏,或是上网上给他买一个旋转七彩灯,安到棚顶,放到地下让他一次看个够。
逃避行为(社会性)的,逃避是集中处理不当,自动悟出的玩法,只要你让我做不喜欢的事情,就开始撕纸,不惧任何打与骂,因为我是“圣斗士”。
而且你的大喊大叫,歇斯底里,对于孩子来说,跟兴奋剂差不多,又进一步强化了他。
解决方法挺简单:
√ 把纸通通锁起来。断掉刺激源头,减少损失;
√ 给他一个固定角落(缩小范围),给他点旧报纸,只能在这里撕,并且有奖励(强化)。敢离开这个角落,就啥也别撕了,甚至还有其他惩罚。撕纸前再捏100下小刺球,估计手也没力气了(手部脱敏)。
√ 不吼不叫,冷静对待,你撕纸归撕纸,任务归任务(面对逃避)。
√ 让他的撕纸进化一下,撕成各种图案,剪纸,涂色,虽然都是跟纸较劲,但意义不一样了。孩子有了可以接受的动作,就强化(很重要!!)。
这样自闭症孩子会逐渐增加正常的游戏动作,间接地消减了眼前不断撕纸的自我刺激行为。 
凯凯的绘画作品

忽视

这个方法主要针对社会性原因。

以自闭症孩子去超市为例——
当他做出不恰当行为(尤其是能力比较好的孩子),如哭着就要买家里已经有的物品,你的过分关注对于他来就是一个讯号——我快得逞了。
不要理他,冷静地对待,等他不哭了,两个字“回家”。接着哭闹,接着忽视。

4.提高认知理解、沟通表达能力
通过提高自闭症孩子以上两项能力,增强对不良行为的认知(明白行为的对与错),来改变其不良行为。
具体是这两个能力的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
这个方法更适合高功能和大一点的孩子,因为需要一定的主动意识和自控能力。能力弱一些的孩子,如凯凯,坚持正性支持行为,也可以达到相应目标。

5.加强体育锻炼

这个方法对多感官刺激导致的行为问题较有效,尤其是到了青春期以后的大龄自闭症孩子,运动可以是游泳、球类、自行车、爬山、徒步等等。
凯爸发现,玩水对减轻孩子的焦虑不安效果奇佳,建议自闭症家庭最好安个浴盆。有解决不了的情绪,让他进去泡泡,基本上都能缓解。凯爸估计是因为淋浴可以满足他的皮肤刺激,盆浴有种在母体里的安全感。

6.合理制定目标,减低难度

这个方法主要针对利用行为问题(自伤,进攻)来逃避他人的任务要求的自闭症孩子。
我们要从两方面入手:
1.有针对性地制定目标,调整目标(包括目标的上升及降低)
训练的时间由短到长 ,内容由易到难,并在评估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对孩子的要求。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和受奖励的机会。
2.遇到比较难的科目时,可以采用分解法及视觉提示来教学
把孩子理解不了,完成不了的科目分解成若干步骤,细化到他能理解为止(连环法)。家长发指令时,要用图片给孩子视觉提示(结构化),提高孩子的成功率,达到减少因为逃避任务而带来的问题行为。

04

暴力行为来了,怎么办?

凯爸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孩子,尤其是大龄自闭症孩子(无论功能高低)会有暴力和攻击性行为。
我们一还是要行为分析(找到动机);二要主动干预,预判在前;三要有应急方法(以防突发情况和随机事件)。
具体方法如下:

A. 区别强化
B. 引导发泄
有时候是很需要发泄室(隔离室)的,虽然很多家长不能接受。
让他在发泄室(隔离室)大喊大叫,拳打脚踢,把内心的不满和怨气发泄出来,形体的暴力才会被替代。当然了,一个标准的发泄室(隔离室)造价还是不菲的(安全标准高)。
C. 自我保护
和有暴力的孩子在一起,无论是家长还是从业人员,你可能不知道啥时候会成为孩儿们暴力行为,或是发泄情绪的目标,原则就是多学一点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尽可能预判在前,先保护好自己再说。
D. 形体控制
这个是最后的准备,从业人员或家长在必要时候,要对失去控制的孩子实施暂时的肢体控制。目的可不是为了惩罚他,而是保护他以及周围的人员。这个需要专业训练的人员来执行。
举例:自闭症孩子抓头发,怎么办?

首先不要正面去实行控制。
如被抓住头发千万别大喊大叫,威胁恐吓,苦苦哀求。这些方法没半毛钱用处,反倒强化了孩子的行为。

然后可以用孩子喜欢的物品和食物来转移他的关注目标。
孩子抓头发了,我们可以顺着他的力气,想办法转移他的目标,他的情绪有些稳定了,突然来上一句,“柜子里面有奥利奥”,极有可能会摆脱困境。
再分享个紧急处理模式
第1步,把周围吃瓜群众清走,不但帮不上忙,反而叽叽喳喳,指手画脚,进一步刺激到孩子情绪。
第2步,让孩子最信任的老师态度和蔼,语气平和地拿吃的换人质。凯爸经常用这招,拿上他愿意吃的,高高地举到他面前,一定多拿几样,让他一只手拿不过来,要用两只手。吃的不行,还可以换其他东西(比如依赖物品)。
记得有个孩子抓住一个老师的头发不放,什么吃的都不管用,凯爸突然想起来,他最喜欢一个小猪毛绒玩具。立马拿过来站到窗口,严肃地跟他说,马上松手,不然把小猪扔到外面,最后成功解救。
记住一点,这种情景下跟孩子沟通,指令一定要简单明了,千万不要长篇大论,情绪、声音和面部表情一定要保持稳定,不要大起大落,以免导致孩子情绪波动。
第3步,没法子了,就得突击队登场,三人一小组,一个负责吸引孩子注意力,另外两个快速接近孩子,同时出手,紧紧抓住孩子的手腕,同时用力地向外掰大拇指,他的五指自然就张开了。不要和他的五个指头同时较劲。
最后分享家长看待孩子问题行为的三个阶段:

1. 当你只注意孩子的行为时,你就没有看见孩子;

2. 当你关注孩子行为后面的意图时,你就开始看孩子了;3. 当你关心孩子意图背后的需要和感受时,你就真看见孩子了。

3.透过你的心看见了孩子的心,这是你的生命和孩子生命的相遇,爱就发生并开始在亲子间流动,和谐而暖人!这才是真爱孩子。


🤳这个9月,大米和小米联合北京扬帆公益基金会发起“萌新家长成长包”公益赠书暨社群读书活动。
300个、4岁以内的发育障碍儿童家庭免费送出5本书、并在社群中带领大家读。

这两周,凯爸正在“萌新家长成长营”领读邹小兵教授主编的入门科普书《与你同行》,凯爸将通过精华内容分享、话题讨论、答疑等形式,帮大家盘活书中理论,并示范在生活怎么延伸、扩展。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