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示范干预孤独症儿童的仿说性交流技能:如何成为一名好的听者

来源: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中心 2023-08-16 10:02 发表于北京

如何成为一名好的听者

通过示范干预孤独症儿童的仿说性交流技能

    孤独症儿童不善于用言语回应他人,经常重复听到的内容。而仿说行为对孤独症儿童的沟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期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发表在《Behavior Analysis in Practice》上的文章《Modeling Training of Child’s Echoic Conversational Response for Stude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To Be a Good Listener》,该研究提供示范干预来帮助孤独症儿童倾听对话、产出短语。

 ○ 研究设计 

研究问题

该研究探究的是4名孤独症学生是否能通过现场和视频示范(自变量)习得儿童的仿说性对话反应技能(因变量1)并增加适当的对话反应(因变量2)。

研究对象

4名学龄期孤独症儿童(8-12岁),均就读于主流学校。他们的平均智商为91,平均语言年龄为8岁7个月。

自变量

现场和视频示范(视频示范提供给无法到现场的两位被试)

因变量

因变量1:孤独症儿童仿说性对话反应的正确率。被试在3秒内对研究者用来发起对话的主题词做出了有声音的反应。例如,当研究者以“今天真冷”开始对话时,被试需要回答“很冷”。如果被试不使用主题词,如“是的”或重复整句话,都不算是仿说性对话反应。

因变量2:适当的对话回应的次数。儿童在与研究者发起对话后3秒内出现适当对话的声音反应。例如,如果被试在研究者开始说 “今天很冷 ”后3秒内用“很冷”这句话来回应,我们就把这种互动算作一个适当的对话回应。而后研究者继续与孩子进行对话,当孩子用主题词回应时,他就谈论与主题有关的内容。例如,如果被试在最近的对话中回答“很冷”,研究者就用相关的话题内容回应:“我听说今天只有0℃”。当孩子用非语言反应,如点头,或在对话中10秒内没有反应时,对话结束。如果孩子连续3回合用不相关的主题词回应,则对话结束。

因变量3:新词汇的次数。计算被试在之前的所有试验中,包括基线、训练、后测、探测和概括阶段,都没有说过或模仿过这个词。

因变量4:简单仿说的比例。例如,正确回答的次数是2,新单词的频次是8,那么这个时段中做出有声音的反应总数则变为10。使用2(简单仿说次数)除以10(做出有声音的反应总数),得到20%,即为简单仿说在正确回答中的占比。

干预材料

视频干预:使用笔记本电脑呈现示范视频。

现场:研究者准备了20个脚本,每个脚本包含2-4个单词,其中包括1个主题词。主题包括被试喜欢的主题(例如火车、最喜欢的食物和卡通人物)。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跨被试多基线设计。

 ○ 干预过程 

预评估

评估儿童模仿和倾听的能力。例如,研究者说:“说‘苹果’ ”或 “说‘今天很冷’ ”,学生就必须回应说:“苹果”或 “今天很冷”。每个单词或短语都被逐一呈现,所有学生都要正确地模仿5个单词和5个短语。模仿任务结束后,有3分钟的自由对话来评估他们的对话技能。然而,在对话过程中,所有被试通常用1到3个词来回应(例如“不”“我喜欢它”)。有时,当说话者向他们提问时,他们并不回应或是给出刻板的回答,如“是、好、啊”等。

话题选择

在预评估之后,研究者要求父母列出30个他们孩子最喜欢的东西(即食物、卡通、运动、电子游戏等)、有趣和温暖的情节、失败的情节,以及孩子想成为什么。例如,实验者以“嘿,我今晚想吃牛排[作为关于食物的话题]”或“昨天,我看了一部卡通片名称[作为关于卡通片的话题]”来发起对话。在基线期,研究者选择了20个主题词,包括最喜欢的运动、电子游戏、动画片和一个失败的故事。 

基线期

在基线期,研究者发起话题,学生被要求进行交流或回应。如果被试用相关词来回应,就继续就这个话题进行交谈。例如,当谈到最喜欢的运动时,研究者说:“说到最喜欢的运动,我喜欢篮球。”被试被要求用主题词回应,例如:“篮球?很好!”或相关的词,例如,“我更喜欢足球”。当被试者用主题词或相关词回答时,研究者再继续对话,如问:“你喜欢篮球吗?”保持对话,直到孩子在3秒内没有发出任何言语反应,或是做出与对话无关的评论,改变谈话的主题。

儿童仿说性对话反应的示范和角色扮演干预

在20个主题词中,有10个词被选为儿童仿说性对话反应的训练材料。另外10个主题词则用于泛化测试。一次训练包括10次试验,每个主题词呈现一次。首先,研究者指导被试:“要成为一个好的听众,你需要仔细聆听说话者所说的话,你需要用对话中的主题词来回答或模仿。”在这个指导之后,实验者开始对孩子的仿说性对话反应进行现场和视频示范干预(2位儿童接受现场示范干预;2位接受视频示范干预)。在现场示范时,儿童被告知要仔细观察现场示范,研究者和助教面对面坐着。由研究者发起对话,比如说:“说到晚餐,我想吃牛排。”助教实则按照被试的要求进行示范,即用她在最近的对话中听到的主题词来回答。比如说:“哦,牛排?”被试被要求观察助教对研究者的对话反应。视频示范同上。

而后,立即进行了角色扮演训练,进行角色扮演训练时,研究者就儿童刚刚观察到的同一话题发起对话。儿童被要求用主题词来回应,就像助教在示范中所做的那样。如果儿童能用主题词做出反应,研究者就会对他或她进行口头表扬,比如说:“你真是个好的倾听者!” 如果儿童不能回答主题词,就给他一个口头提示,例如“谢谢你告诉我,但要更仔细地听。”没有把主题词作为口头提示,如“说‘足球’!”在提示之后,示范场景再次呈现,直到儿童能正确识别助教所说的话。回答正确后,被试回到角色扮演继续教学。儿童被训练到他们能用发起的对话中的主题词做出反应,连续三次的正确率超过70%时教学结束。只有当儿童在第一次呈现目标话题后能用话题词做出反应时,才算作正确的反应。如果他们在第一次陈述后不能回答,则算作是不正确。

探测

在探测阶段,进行了与基线阶段相同的对话;研究者只谈了10个主题。探测阶段进行了两次。

泛化

在泛化阶段,研究者谈论了10个非训练性的话题。对话环境与探究阶段相同。

教学结果

所有被试仿说性对话反应干预后都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研究表明现场教学与视频干预教学效果一致。

在基线探测中,Ryo通常以点头和刻板的语言回应,比如“是”“不是”或“好”,因此他无法发起和维持对话。Ken、Yuta和Taku经常用不相关的话题来回应,引入教学后,四位被试适当的对话回应次数得到提高。此外,四名被试的表达词汇量也得到提高。

思考

孤独症儿童学会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二元互动后,就可以开始学习自己和其他两个个体之间的三合一互动。然而,学习三元互动是孤独症儿童最困难的技能之一。三个人之间的谈话比两个人之间的谈话需要更多的轮流技巧。因此,后续的途径可以探讨学生是否可以在三人对话中使用儿童的仿说对话反应技能,或者是否需要开发额外的训练来进行三人之间的自然对话。

参考文献

Ishikawa, N., Omori, M. & Yamamoto, Ji. Modeling Training of Child’s Echoic Conversational Response for Stude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To Be a Good Listener. Behav Analysis Practice 12, 1–11 (2019). https://doi.org/10.1007/s40617-018-0271-7

内容:许欣怡

审核:王印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