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诊断发育迟缓后,硕士妈妈干预一年,让女儿语言爆发!

来源:大北医狮 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康复 2023-10-16 18:05 发表于北京内容 | 小红书:猪兔包(已获作者授权)编辑 | 大北医狮

2022年8月,在孩子1岁10个月的时候,被诊断疑似自闭,从此我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22年9月,我正式离职,全职带娃。

孩子主要带养人更换,从奶奶爷爷主带换成了妈妈主带。

在情绪反复崩溃后,我振作起来,开始从0学习孤独症/发育迟缓的干预方法。

10月底,孩子奶奶查出癌症。

……

如今一年过去了,恍如隔世。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目前孩子各方面进步很大,基本可以和人简单交流。

现在她已经顺利上了半托,老师说,如果不是我告诉她,她完全看不出来孩子有过发育迟缓的经历,现在的她就是个正常孩子。

而我,到现在,也终于有了自己的一点时间,来记录一下这一年疑似自闭/发育迟缓的干预经历。

No.1

我是如何发现孩子发育迟缓/疑似自闭的?

孩子从出生到1岁10个月,都是爷爷奶奶在带孩子,我和孩子爸爸由于工作比较忙,平时很少管孩子的事。

到了2022年8月,考虑到爷爷奶奶身体不好,让他们回老家休养了一阵,由我的妈妈和姨姨来京带孩子。

孩子的“不正常”也是在此时发现的。

由于带养人的更换,家里整天鸡飞狗跳。孩子的情绪也很不稳定。有一天,我妈和我说,孩子的发育有点问题,会不会是自闭?

作为一个马上2岁的孩子,应该已经和人简单的交流互动了,可是她——

1岁10个月不会说任何话,不会叫爸爸妈妈,不会表达自己意愿,有需求只会哭;听不懂简单的指令;对人没有任何反应;神态是呆呆的。

孩子姥姥告诉我,这不是一个快2岁孩子的正常状态,看着像自闭症,建议我赶紧去医院检查。

后来我专门查了孤独症的相关症状:不听,不看,不指,不应。看了以后吓了一大跳,孩子的表现确实很像自闭!

不听:别人和她说话,无反馈,总是自己玩自己的,也从来不找人玩

不看:和人没有目光对视,眼神飘忽

不指:不会指认自己想要的东西,认知很差

不应:别人叫她名字,她永远都不搭理

而且孩子当时已经出现了自残现象(虽然不多),只要大人理解错她的意思,她就立马开始用头撞地板。

后来我才知道,随着孩子表达需求也增多,语言发育的迟滞带来的就是孩子的情绪问题。

虽然情况很不好,但一切只是猜测,我们还是抱着一丝侥幸心理,不想往最坏的方面去考虑。当务之急还是去看医生。

于是接下来,我们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辛的求医旅途。

最终确定孩子不是自闭,是发育迟缓,而且大概率是环境造成的,大概率是过度保护,过度保护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忽视。

No.2

教育雷区,我们全都碰了一遍

我们孩子是剖腹产,有人说剖腹产的孩子感统差。从先天上来讲,她确实比一般孩子发育慢,快3个月才会抬头,8个月坐得都不太稳,快1岁半才会走路。但这不是她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

关键在于,对于一个本来就比较慢的孩子,我们在后天又把所有的教育雷区全都碰了一遍,我们不迟缓谁迟缓!?

孩子2岁前的成长环境:主要带养人是爷爷奶奶,农村老人,爸爸妈妈上班而且工作很忙。

我本人一直产后抑郁,还在互联网公司,每天晚上下班到家已经是9点多,孩子已经睡了;周六日累到只想躺床上休息。自己还活着已经很不容易了,真的是累到和down到没有一点力气和心情管孩子。

我和孩子爸爸属于累到爆炸,性格沉默,只想躺平,也不太会陪孩子玩,傻傻地以为孩子自己会长大,把孩子的成长全权委托给了爷奶。

对,我家孩子就是城市里的留守儿童。

孩子爸爸当时下班最常看到的事情,就是女儿呆呆地一个人坐在落地窗前,望着窗外。

父母的位置缺失,老人不懂育儿,只管吃饱穿暖,这就带来了以下的问题:

在家无认知教育,少互动。

奶奶忙着做家务,爷爷经常在外,没人有教她,陪她玩,和她交流,她怎么会对人感兴趣,如何积累认知?家里安静,大人沉默,她又如何会说话?互动就别说了,我们带孩子去儿研所,医生说展示一下平时在家和孩子互动交流的情景,我和孩子爸爸面面相觑。

少户外,大运动落后。

你能想象一个2岁的孩子之前从没去过一次超市,没去过一次餐厅,没去过一次游乐场吗?结果:孩子大运动差,接近一岁半才会走路,另一个就是对大脑刺激很少,认知差,见得少。孩子在家局限于小小一方天地,出门就是爷爷推车绕一圈,也没有什么语言交流。

生活环境重大改变,无社交环境。

孩子在1岁的时候,经历过一次重大改变:为了离我工作的地方更近,我们搬家了。原来我们住在郊区的新小区,小区里很多同龄孩子。搬了家,带来了新的问题:

社交受限。

搬到老小区,小区的孩子普遍年纪大,很少有同龄孩子,这就带来了两个问题:孩子缺少了和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孤独长大;我们彻底断掉了和同龄孩子对比的渠道,没有尽早发现孩子相较于同龄人的落后情况。

No.3

发育迟缓的孩子迎来语言爆发

孩子的语言发展历程:

1岁左右(11月龄):仿说爸爸妈妈

1岁10个月(22月龄):完全无语言,能力倒退

干预后(记忆中的时间)

2岁(24月龄):单字仿说及说单字,如:花、拍、1

2岁2个月(26月龄)叠词、词组仿说:鼻子、眼睛、妈妈抱

2岁5个月(29月龄):句子仿说、表达,如:妈妈的花衣服湿了

2岁6个月(30月龄):自主表达,明确说不

2岁10个月(34月龄,目前情况):背儿歌、古诗、唱歌,基本能够沟通交流,表达基本意愿,如:打嗝了,要喝水;我不想去幼儿园;我们一起去游乐场

孩子是在干预7、8个月以后才有明显进步的,特别不容易。直到现在和同龄人还是有差距,我们不和别人比,和过去的自己比有进步我们就很满意了。具体方法是:

认知提升

无语言的孩子往往伴随着认知差。特别是我家孩子平时在家里没人教,孩子连基本的认知都没有。

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入手,去教孩子,让孩子有最最基本的认知,比如水果、蔬菜、家具。

顺序

遵循名词-动词-形容词,先易后难,先实物再抽象的顺序。而且要简单明了。

以米饭这个词为例,从名词开始,吃饭的时候就告诉孩子,米饭,而不要说一些其他的话。等孩子认识米饭以后,就可以加入动词,吃,吃米饭;慢慢可以加入形容词,米饭,热热的/白色的。

多感官学习

比如,认识苹果这个词,闻一闻(香香的),尝一尝(脆脆的),看一看(红红的),多感官认知。

先实物,后卡片。

语言是怎么出现的?

当你看到一个苹果,实物,你告诉她这是苹果,当你在超市又看到一个苹果,告诉她这是苹果,反复几次,她就知道,这是苹果。然后孩子开始仿说,开始重复练习,语言就形成了。

而不是一开始就卡片,再进行实物泛化。我采用这样的办法也是因为孩子是发育迟缓,而不是孤独症。孤独症需要专门训练,发育迟缓可以选择引导和教育。

逛超市

孩子提升认知有个特别好的办法是逛超市。开始就是指认,等孩子能力变强可以让她去帮忙找物品;推车结账等。

不仅提升了认知,还起到了大运动锻炼(超市有个楼梯,带着孩子爬);增强依恋关系的作用(每天陪着去,带着玩)。

绘本阅读

选择符合孩子的年龄的绘本,低龄儿童避免两种绘本:图案杂乱,信息量过大;图案抽象的绘本,特别是认知类绘本,如果不是实物,孩子很难辨认。

我对家里的绘本进行了筛选补充,把不适合的绘本剔除,再增添一些符合她年龄段,对她语言发展、习惯培养有帮助的书。

比如:小鸡球球,DK认知系列、小熊系列绘本、巧虎早教盒子、金宝贝早教绘本。随着孩子年纪增长,又补充了我爸爸、我妈妈、抱抱、好饿的毛毛虫、宝宝赳赳点读系列等绘本。

绘本不在于多,而在于怎么给孩子讲有趣,怎么讲透;而且要给孩子反复读,家里的绘本,每本我至少都讲过10遍,孩子特别喜欢的绘本,讲过不下百遍。

后来,孩子都把内容背下来了,我说上句,孩子就可以接下句。

指认

教孩子认知的时候用手指,如果孩子不指,可以辅助她指。

我家孩子大概是干预2-3个月后开始指认,但她的指认是描述性的指认,比如哪个是苹果,眼睛在哪,她会指,需求性的指,比如想喝奶,指奶瓶,得再往后一些。

强化秩序感、指令感

开口的前提是要有秩序感,孩子都充耳不闻,如何跟别人学习。我们开始从一步指令做,比如:扔垃圾、放玩具。孩子做到了就鼓励,这样她更有动力去听。慢慢过渡两步、三步指令。如:去厨房拿红色的薯片。

音乐、舞蹈

我们是上早教的时候意外发现孩子对音乐很敏感的。音乐对语言是有刺激作用的。甚至可以这么说,我家孩子开口的契机不是说爸爸妈妈,而是上了几节音乐课以后开始在家哼调子。

抓住日常机会

哪怕日常推车出门,我们都会和孩子说话,观察孩子的注意力在哪里,然后讲她注意的东西。

开始是名词,比如,这是树,汽车,自行车。

后来是对话形式,一问一答。比如:什么在叫呀?鸟;鸟怎么叫?啾啾啾。不管孩子能不能回答,听不听得懂,都可以和她聊天。每天睡前也可以给她讲讲今天发生的事情。

其他

眼神对视

我没有特地去练眼神,我觉得只要互动足够吸引孩子,孩子是会看你的。

比如,给宝宝讲绘本,讲到老虎扑向小羊,我一边说啊呜,一边扑向孩子,孩子咯咯直笑,这个时候眼神对视自然就出来了。她在看着我笑。

呼名不应

叫名必有事,不要随便乱叫孩子的名字。

1、绘本,比如巧虎绘本《我会大声说哎》,就是特意讲呼名答应的故事

2、爸爸妈妈做示范,推荐书籍:《爸妈带我学说话》

干预路上苦闷孤独甚至绝望,妈妈要照顾好自己。再着急,也要尽量平复心情。孩子不是一天成这样的,把孩子扳回来,也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

推荐阅读《10个居家小游戏,快速提升自闭症孩子核心能力!》《80后母亲的人生豪赌:一胎确诊自闭症后,我赌了一把二胎,可结果……》

《重度自闭症男孩2次退学,终返普校,如今15岁的他很快乐》

《妈妈靠自己带好中重度自闭症儿子:这3步做到,孩子就好了一大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