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ALSOLIFE ALSO孤独症 2024-03-19 11:03 北京
今天要说一个对自闭症孩子特别有用,同时也让家长特别发愁的事——兴趣。这事可太重要了,兴趣广泛的小朋友,学习动机才更强,愿意学习更多新知识。兴趣也会影响到社交动机,助力我们的孩子更好地跟同伴进行社交互动。
对自闭症孩子兴趣的产生和拓展,下面两位家长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
家长A:“我们孩子是从兴趣入手,玩高兴了再拓展。”
家长B:记得郭延庆老师讲过,兴趣是花很多时间在从事某种行为,不是因为有了兴趣才去做某事,而是做某事做了很长时间才产生了兴趣,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两位家长一个觉得拓展兴趣要从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另外一位觉得,兴趣是通过大量重复地做了很多遍以后才培养出来的。两个观点都是正确的,是引导我们去拓展兴趣的两个思路。
打个比方,把孩子和兴趣比喻成我们年轻时谈恋爱,我遇见某个男生,想跟他谈朋友,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一见钟情,一见到他就很喜欢,可能是他的长相、穿衣打扮、声音等这些外显特征,让人喜欢。另外一种是日久生情,第一次见到这个男生没什么特别大的感觉,但经过长时间接触,发现他还不错,慢慢产生了情感。
同理,自闭症孩子见到某个活动/玩具/食物,也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第一眼看到就很喜欢,第二种则需要大量多次地看见它,跟它互动,才可能喜欢上。
借着这个话题,我们想一想,怎样帮着孩子拓展他感兴趣的方面,或者从哪些方面入手,让孩子大量重复地去做以培养兴趣?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孩子具体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以及他对这个东西喜欢的点是什么?
作者|孔艺蒙(BCBA)
ALSO·IN华中区域督导
英国伯明翰大学心理学硕士
我的孩子喜欢什么
家长C:
1. 观察。先不着急教学,放下手机看看孩子一天都在做什么,爱做什么,对哪些事情感兴趣。
2. 记录。分类去记,吃的、玩的,哪怕是开关灯、玩水这样的小习惯,记录好了去找素材,设计游戏环节。
3. 跟随和塑造。这两个是同时的,需要大人全身心投入,以孩子兴趣点为主导创造基线,新的元素加入时转换速度要快和自然,因为一旦转换了孩子可能不感兴趣,并且表情要夸张,且要重复几次塑造新元素,然后把主导权给孩子,他可能会独立做一次或者几次新元素,这时候新玩法就塑造成功了,马上给予强化。
4. 整合。孩子会的多了,将会的技能整合到一个游戏中去,每天固定玩10分钟,边玩边描述,输入语言刺激,等孩子熟悉了玩法和流程,就能自己描述分享,也可以发起语言互动。
家长D:
1. 创意玩法:每一种东西都可以有多种玩法,要引导他的注意力,并教他玩。
2. 观察孩子的喜好:如喜欢画画就教他涂色、画形状、点线面等。
3. 环境干净整洁,玩具不能太多,一两样即可。
一线教学中,经常有家长诉苦,“我的孩子注意力不好,他要是注意力好,肯定能回答上这个问题,学会这个技能。”孩子的注意力往往和兴趣息息相关。
我们想一想,虽然自闭症孩子大部分时候注意力都不咋好,但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不好,总会在一些特别的活动/物品上注意力稍微好一些,比如玩平板、看动画片,或者玩某个玩具时,甚至在做一些刻板行为或者自我刺激时,注意力都好得不得了,原因是孩子喜欢这样的活动,很有动机。
像上面两位家长提到的,先不要着急帮着孩子进行拓展,首先要观察和思考,孩子喜欢玩什么,喜欢吃什么,什么样的活动,他做什么的时候最专注,最有动机。
可以拿纸笔列出来,想象一下孩子自己在玩,可能选择什么玩具、零食、活动,包括蹦跳跑这些活动,也包含一些自我刺激和刻板行为,比如转圈圈、看灯、晃手、自言自语。因为自我刺激都是自动强化的过程,孩子在做这些行为时就代表他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且这个行为让他很享受。
如果你清单上的内容少于20个,就要考虑,是孩子兴趣狭隘还是自己对孩子了解不够?
怎样更好地了解孩子?可以把他一个人放在玩具箱前,在不给予任何干预或指示的前提下,家长坐在旁边默默地看(假装刷手机也行)他玩了什么、摸了什么,干了什么事情,记录下来,这些都可能是他感兴趣的内容。
清单也要记录他喜欢怎么玩这些东西,同样是小汽车,有的小朋友喜欢看轮子,有的喜欢看车灯,有的喜欢运东西,有的喜欢推着玩,标注出你观察到的孩子喜欢的玩法。
记录之后就要开始归类了,总结一下这些兴趣点有无相似之处,比如不论火车、轨道车、小汽车,孩子都喜欢看轮子,大概率他是喜欢“轮子”这个元素;不管是什么孩子都喜欢推一推,可能是喜欢“推”的这个操作;有的孩子喜欢揉橡皮泥、抱一抱玩偶、捏一捏解压球,他有可能是喜欢柔软的触觉。
归纳是多样化的,味道、玩法、元素、颜色……只要有共通之处都可以。接下来就要拓展了。
拓展的三个方向
文章开头两位家长的观点就是我们拓展的两个方向,可以从感兴趣的入手,也可以从不那么感兴趣,但通过大量重复地做逐渐产生感情上入手。下面具体阐述。
家长E:
1. 跟随:孩子玩什么我们就玩什么,而且要比他玩得更起劲,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 变化:同一个玩具多准备10种以上不同玩法,变着花样给孩子展示,总有一种能吸引他。不知道怎么变可以去抖音、小红书上找。
3. 等待孩子的反馈:当孩子对我们展示的玩法有兴趣时抓紧和他互动,在他的兴趣点上去玩,不要着急转换到下一种玩法,不给他提新要求,等孩子转换了我们才转换。
4. 引领:同一个玩法与孩子有多个回合交互的基础上,引导他进行变化,或者要求他按照我们的方式去玩,不能变得太快,稍微提一个小要求即可,如果孩子不跟随,退回“3”或者“1”。
家长F:
第一,环境上可以做的:增加不同的人生体验。
1. 去不同的地方玩,各种各样的游乐场、公园、动物园、海洋馆,玩的东西多了,体验多了,孩子会发现,这个很好玩,那个也很好玩,不去体验就没办法感受。
2. 买各种各样的玩具,是增加体验,见识更多的东西。
第二,家长陪伴可以做到的。
1. 探索不同的玩法,做创意的提供者,越简单常见的玩具越可以多思考能有几种不同玩法,比如气球、彩虹伞等。
2. 利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吸引孩子的兴趣。
3. 同伴的示范引导。我家有姐姐,有时姐姐的示范比父母更有效,娃们的笑点更一致。
4. 适当的外部强化。我家娃是这样的,当开始接触新事物时有点畏难,适当给一些外部强化,熟悉以后就有兴趣了,外部强化也可以撤出。
从以上两位家长的建议中可以总结出,首先可以拓展的方向是相同的活动拓展不同的玩法,或者更有意义的玩法。像家长E提到的,同一种玩具准备10种以上玩法,变着花样给孩子展示。家长F提到的第二大块(家长陪伴可以做到的),家长做创意的提供者,都是非常好的方向。
比如小朋友喜欢积木,但只会拿着积木敲,这时可以引导他把积木搭成城堡、小火车,或者把积木想象成小汽车,载着不同的小动物。
再比如羊毛毡投掷球这个玩具,它有很多能粘贴的球,孩子对这个球感兴趣,但只喜欢揉一揉,这时可以引导他去粘一粘、扔一扔、滚一滚,或者拿球和碗结合,像变戏法似的让他猜球到哪里去了,这就是同一个玩具创造新的玩法。
羊毛毡投掷球
家长G:
娃很喜欢骑车,春节期间买了平衡车,他一拿到车就开始骑了,很顺利,从此多了一项喜欢的运动,拓展了兴趣。在活动中他会自发问:“妈妈,你要骑车吗?”我会在做他喜欢的运动时加入听从指令的练习,比如“开始”“停下”,还有快与慢等相对形容词的输入。接下来,等娃听指令能力提高后,再尝试轮滑。
除了在已有感兴趣的活动或物品上进行拓展,我们还希望孩子能够玩更多的活动,这就涉及到前面说的归类。我们总结出了孩子是对哪些元素兴趣,可以根据他喜欢的特征拓展其它活动,比如家长G的做法。
关于自我刺激,补充说明一点,为什么会出现自我刺激行为,一个原因是孩子空闲时间多,并且空闲时间不知道做什么事情,会的东西也少,只能自己找乐子,比如摇头晃脑。
在干预自我刺激行为时,一个方向就是拓展孩子的新兴趣,想想有没有更加自然化的跟这个自我刺激有共同特征的活动。比如孩子喜欢晃手,是喜欢看着这个手晃,还是喜欢晃手的感觉,观察他的眼睛有没有盯着手看,如果看了,可以拓展一些经常变换的东西(大风车、拨浪鼓)。如果他喜欢晃的感觉,可以让孩子甩一甩泡泡,还有的小朋友喜欢玩粘的那个胶,往墙上一扔还可以扯回来,也可以让孩子甩一甩,包括沙锤,都可以试一试。
所以自我刺激并不可怕,重点在于自我刺激这么强的一个强化,怎样去利用好,拓展出更加有功能性的玩法。
欢乐农场
给大家推荐欢乐农场的玩具,包含非常多的元素,有插拔元素(插拔不同的萝卜),也有按压元素(按压不同的小虫子),也有动物元素、颜色元素。如果孩子喜欢这个玩具,想一下他具体喜欢玩的是什么,如果他拿着小鱼、萝卜喂给小兔子,可能就要拓展跟兔子元素相关的玩具。如果他去按压这些小虫子,是不是喜欢按压这个动作,就可以拓展琴、捏捏乐这些玩具。
家长H:
喜欢安静的孩子可以考虑:美术、乐高、编程、书法、棋牌等。
喜欢运动的孩子可以考虑:轮滑、街舞、篮球、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
家长F:
第一,环境上可以做的:增加不同的人生体验。
3. 去不同的地方玩,各种各样的游乐场、公园、动物园、海洋馆,玩的东西多了,体验多了,孩子会发现,这个很好玩,那个也很好玩,不去体验就没办法感受。
4. 买各种各样的玩具,是增加体验,见识更多的东西。
第三,家长陪伴可以做到的。
5. 探索不同的玩法,做创意的提供者,越简单常见的玩具越可以多思考,能有几种不同的玩法,比如气球、彩虹伞等。
6. 利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吸引孩子的兴趣。
7. 同伴的示范引导。我家有姐姐,有时姐姐的示范比父母更有效,娃们的笑点更一致。
8. 适当的外部强化。我家娃是这样的,当开始接触新事物时有点畏难,适当给一些外部强化,熟悉以后就有兴趣了,外部强化也可以撤出。
家长I:
1.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可寓教于乐,从孩子喜欢的东西下手,拓展更新更有创意的玩法。
2. 营造良好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孩子会根据自己所在的环境模仿父母,所以我们做一下孩子认为有趣的事孩子也会跟着模仿,从而拓展很多兴趣,比如做饭、做家务。
3. 鼓励孩子,孩子的行为一般会在游戏里获得。家长多观察孩子的活跃行为,不能一味地阻止包括一些看似另类的行为,更不要一直批评孩子的特殊爱好,鼓励孩子多探索,也会使孩子更加兴趣。
4. 加以引导。很多事情孩子还不知道也不理解,这时父母可以多引导,比如唱歌跳舞,慢慢地孩子可能也会喜欢上唱歌跳舞或者乐器、画画。
5. 让孩子接触更多事物。想让孩子有兴趣,认知是基础,要知道和理解这件事或物才会产生兴趣,所以多带孩子接触新事物,发现他的兴趣。
6. 多给孩子机会。当孩子对一项活动产生兴趣时,创造更多机会去钻研自己的兴趣。
7. 体能运动也很重要,孩子身体好,运功能力、运动量也跟得上,活跃起来才能有更多兴趣。死气沉沉不愿意动,各项兴趣也会因此受限。
这两个方向,都是根据孩子已有的喜欢的活动、玩法拓展更新的玩法。
对于自闭症小朋友来说,就是兴趣比较狭隘,我们不能只是在这一个小范围里玩花样,也要让小朋友跨出这个圈子,去看一看其它的东西会不会感兴趣。
就像家长I提到的第五条、第六条,孩子要接触更多事物,多给机会。家长F提到的第一部分的第二条(买各种各样的玩具增加体验,让孩子见识更多),还有家长H提到的兴趣班,都是可以思考的方向,总而言之就是让孩子多见世面,多接触新鲜东西,多感受。
特别是马上去幼儿园的小朋友,同龄人喜欢玩什么,现在最火热的动画片是什么,可以从这些方面拓展。有家长问,动画片要不要让孩子看?答案是要的,因为孩子需要跟同龄人的兴趣做一些重合,但要注意把控时间和距离。
拓展兴趣的方法
(1)从感兴趣的物品入手
首先肯定是以兴趣为导向,优先选择他感兴趣的元素拓展。
家长J:
拓展游戏,可以用孩子喜欢的东西搭配一些不同的配件,要观察孩子的玩法,他对一个玩具的点在哪里,比如他喜欢推着汽车走,家长可以用汽车和他一起推车走,也可以把汽车推到他身上滚一滚;或者在桌子上搭配一条公路、一个山坡,更有乐趣和挑战。如果是喜欢轮子,上面的拓展就不合适,可以给他看看风车,吹一吹,找一些原本就是转着玩的玩具。
家长K:
1. 面对面观察到孩子的表情、动作,这样孩子也可以在需要帮助时,抬眼就看到我们。
2. 观察孩子的喜好并跟随,根据孩子的喜好不断输出,可以平行描述他看到的事物,他感兴趣之后再拓展。
家长E:
1. 跟随,孩子玩什么我们就玩什么,而且要比他玩得更起劲,吸引他的注意力。
2. 变化,同一个玩具多准备10种以上不同玩法,变着花样给孩子展示,总有一种能吸引他。
3. 等待孩子的反馈,当孩子对我们展示的玩法有兴趣的时候抓紧和他互动,在他的兴趣点上去玩,不要着急转换到下一种玩法,不给他提新的要求,等孩子转换了我们才转换。
4. 引领,同一个玩法与孩子有多个回合交互的基础上,引导他进行变化,或者要求他按照我们的方式去玩,不能变得太快,稍微提一个小要求即可。如果孩子不跟随,退回“3”或者“1”。
总结以上三位妈妈的做法——
第一步,观察孩子,他拿着玩具会做什么事情。比如喜欢拿着娃娃晃一晃。观察完以后,可以进行一些旁白,利用声音进入到孩子的安全范围,“抱娃娃啦,哎呀,还摸一摸它呢……”讲讲你看到的情景,语言长度不宜太长,要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比如孩子知道名词和动词,平时说的句子以两到三个字为主,那旁白不宜超过五个字,遣词造句多用简单的动名词组合。
然后我们可以跟随孩子的玩法,也拿着娃娃晃一晃,边晃边旁白。并且在模仿他的时候距离他越来越近,还可以加入一些简单互动,用家长的娃娃碰一碰孩子的娃娃,从声音发展到真实的物品进入孩子的安全距离。
模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试探的过程,让孩子能意识到,旁边还有一个娃娃,最后一步就是家长想给孩子拓展什么样的新玩法,去做结合,比如从晃一晃拓展到让他拿个东西给娃娃吃一吃,这时家长可以抱着娃娃拍一拍说:“我好饿呀,我要喝奶……”
一边重复一边用夸张的表情和语气、肢体动作,拿奶瓶喂一喂娃娃,这时再把奶瓶递给孩子,看他能不能接受。或者说“这个娃娃喝饱了,你这个娃娃也喝一喝吧”,给他一些简单指令,或者拉着他的手去喂一喂娃娃。
牢记,观察,跟随,旁白,逐渐加入一些互动,再介绍家长的玩法/玩具。
(2)多次呈现
如果家长想把孩子不太感兴趣的物品或活动介绍给孩子,帮助孩子破圈,这时就要做前几次他不感兴趣的心理准备。
刚开始不感兴趣没关系,过两三天再带他试一次,甚至平常教学时,在强化物的拓展清单上写10-15种玩具,每天上课都带着他玩一遍,记录孩子的表现以及喜好程度,从一分到五分进行打分。多次重复呈现,可能孩子就习以为常了。
(3)与强化物做搭配
拓展兴趣时一定让孩子有成就感,或者让他有所得。把拓展兴趣当成教学任务,先做孩子不太喜欢的任务,再搭配他喜欢的强化物去进行。
小朋友喜欢玩风车,家长想要给他拓展拼图这个活动,就可以把拼图当成一个教学任务,引导他拼一个拼图,再玩一会风车,用这样的方式先让他逐渐习得这个技能,久而久之,他可能对于前面的那个活动也感兴趣了。
想一想我们带孩子去的兴趣班,老师在培养兴趣的过程中有没有让孩子被强化到,如果有,孩子培养兴趣的概率会非常大。
家长L:
对于兴趣,建议拆分开为一个个小的行为单位,比如画画,孩子本来不怎么喜欢,但他喜欢熊出没,就给他搞熊出没人物涂色,慢慢小范围地涂,拿笔学会了,慢慢教再联系起来。
家长M:
我们家对好玩的声音比较感兴趣,当我想给他拓展阅读或者玩具、游戏的时候,会加上有趣夸张的配音,让他注意到。然后围绕这个声音再加一点内容,逐渐让他了解更多。
除配对的方式外,也可以用叠加的方式,即把孩子现在感兴趣的内容叠加到我们想要给他拓展的活动里。比如家长L说的,孩子本身对画画这个行为没有很喜欢,但是喜欢熊出没,那就让他画熊出没这个角色,加入他喜欢的元素。或者像家长M提到的,孩子喜欢声音,所以拓展玩具、绘本时都加入夸张的声音。再比如孩子喜欢数字,拓展活动/玩具时,可以把这些数字粘贴在活动场地或者玩具上。
(4)塑造
刚开始时对孩子期待不要那么高,慢慢来,从不同的维度让孩子会的越来越多。比如塑造孩子游泳,开始能划两下就行,然后到四下,到划出去一米、两米、三米,到后面有五分钟。像是塑造玩拼图,从两三片入手,到几十片甚至上百片,慢慢去塑造拼图的数量,当他能够达到一个标准时,再提高要求。
注意事项
(1)激情推销
一定要确保自己是有童心的,再去给孩子介绍新的玩具和活动。把自己想成一个推销员,充满激情,充满热爱,很夸张的表情、肢体动作、语气,跟孩子示范这个有多好玩,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咦,好像有点儿意思啊!”
保持绝对的热爱,绝对的激情,把我们的孩子当成我们的客户,想一想如果要把这个活动推销给他,你怎么做?
(2)符合能力
不管你想拓展哪方面,首先要考虑孩子能不能够理解这个玩具怎么玩,这个活动的规则是什么,否则他只能像小木偶似的跟随,没办法真正把玩具玩到心里去。
要选择符合孩子年龄阶段的玩具,比如七八岁的大宝宝就不适合拓展特别简单的娃娃这些玩具。
其次也要考虑他的心理年龄和认知水平、理解能力,比如孩子现在不太能理解多步骤的活动或者多重的规则,就没办法拓展棋牌类的玩具,因为规则太多了。
(3)做好记录
既然我们消耗了这么多精力、时间帮助孩子拓展兴趣,一定要做好记录,记好孩子的进展。
有时候你觉得孩子喜欢这个玩具,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他可能不是真的感兴趣,记录时要记下,他是独立完成的还是在辅助下完成的,完成时表现得挺感兴趣,还是更像完成任务?
可以准备一个孩子的兴趣拓展清单,写上这一个星期准备拓展的兴趣有哪些,数量不要多,但一定保证多次重复地带他去做,并且要及时强化着,让他有成就感。
记录可以细致一点,分不同的喜好等级,从一分到五分打分,到周末有空时对比一下,这些兴趣点本周带着孩子做了几次,有多少次是他非常感兴趣的,有多少次是不喜欢的,把不喜欢的划掉,把一般感兴趣的放到下一星期继续尝试,非常喜欢的可以摘出来,因为已经拓展成功了。
(4)多描述少提问
拓展玩法时切记不要过多介入,不要发很多指令,让孩子感觉像在做任务,他本身对这个玩具还没有那么感兴趣,过多提问反而会打断活动的进程,或者转移了注意力,让孩子疲于应付我们的问题,觉得好烦啊,玩个玩具你还一直问我,那我不玩了,起了反效果。
(5)尊重孩子的玩法,并且给予孩子一些选择。
不要一味地阻止孩子看似另类的行为,多鼓励他去探索,让孩子更加有兴趣。
比如现在是他的独立游戏时间,这个时候家长要做到,我给你这个时间去做你喜欢的事情,只要这个玩法/活动没有伤害他的身心健康就好。哪怕我觉得这个玩法不对,但还是允许孩子去自由地探索。
当然对于自我刺激行为也要分情况和能力,首先要看它发生的时间,比如在不影响上课、不影响回答问题的情况下,只是晃一下手,看一下灯,这种行为就可以包容。
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对于一些兴趣特别特别狭窄、亟需提高能力的孩子,有时可以把他的一些自我刺激行为当成强化物帮助他学习,因为这时候对孩子的重点是赶快提升能力,而不是消除掉自我刺激(他的自我刺激被消除,能力反而没有提升,还是会有大量空白时间,新的自我刺激行为就可能出现)。
所以家长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搬用一句话,我不理解你为什么要这么玩,但是我尊重你的玩法。
以上就是拓展兴趣的一些方向和方法。
文章最后,再举个例子。
家长N:
怎样把计算器拓展兴趣呢,我儿子看见计算器就按,到外面去也要拿人家的按一会儿。
首先,这个孩子喜欢计算器,他喜欢什么样的玩法呢?他是喜欢上面的数字,还是喜欢听按计算器的声音(“滴——”“归零,归零——”),还是喜欢按的这个动作,还是按键的这个元素,还是喜欢计时器上显示的电子数字……
观察完玩法以后可以想一想,如何拓展相似的元素,比如他喜欢按键,可以拓展一些带按键的玩具,贩卖机、电话、收银机……
我看孩子已经六岁了,还可以拓展一些角色扮演类的游戏,比如孩子扮演收银员,家长找他买东西,让他算一下价格,同样都是按,但按得更加有功能性。
拓展的方式可以使用配对加塑造,比如想给孩子拓展贩卖机或者收银机,他玩两下收银机,就对他说“你可以去按计算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