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特征,判断小龄孩子和婴儿是否有自闭症表现

原创 雪妈 雪妈说自闭谱系 2024-03-10 11:47 江苏

文|雪妈

经常收到一些20个月以下月龄的家长问:

孩子小医院不给诊断,能否帮忙看看孩子是否有自闭症倾向?

年轻父母对“自闭症”的意识有所提高,这值得欣喜。

也为这些小宝宝庆幸,如果在婴儿期就被发现,并且走在正确的养育道路上,孩子突破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个,判断小龄婴儿是否有自闭症表现的方法。

非常明显,一般也比较准确,那就是:

【眼神】

01   眼神对视频率

当他看到人(爸爸妈妈、带养人、或陌生人)时,眼睛是会紧紧盯着对方的眼睛、仔细观察吗?

如果我们去观察一般的婴儿就会发现,当你走近他,看着他时,他的眼神就会迅速转移到你的眼睛上,与你产生对视。

他会睁大眼睛,闪闪发光,似乎读懂了你眼睛里的信息;又好像在提出疑问:

咦,这个人是想干什么?会对我有利还是有害?

而有自闭症表现的孩子,往往很少看人;即便别人发出声音表情吸引他,他也显得懵懵懂懂,眼神看过来也很少落在对方的眼睛上。

感觉就像把“整个人,或者整张脸”当做一个目标在观察,而不是锁定对方的“眼睛”。

02   持续注视长度

当养育人和他说话、逗弄他时,他会保持对这个人的注意和兴趣吗?会多数时候都看着对方吗?

对一般的婴儿来说,观察人、解读人的行为动作表情,以及这背后的想法意图,就是他每天主要的“工作”。

你会发现,哪怕你有一点响动,他也会迅速扭头看过来;

只要你向他发出一点点沟通信号,比如咂咂嘴,抛个媚眼,他就会紧追不舍地看,似乎一点儿也舍不得移开目光。

而有自闭症表现的孩子,他们看人极少,即便被你吸引了,看几眼以后也很容易转移目光。而且他们的目光不想一般的孩子那么有“粘性”。

他们的眼神显得“游离”,似看似不看,说没看吧他也瞟了,说看了吧,好像没看出什么又飘走了。

03   产生交互可能

当别人用一颦一笑逗弄他时,他会根据对方的反应而做出反应吗?会和对方的动作节奏形成一种交互关系吗?

如果你朝一个婴儿咧嘴笑,他会跟着你笑;

如果你朝他扮个鬼脸,他会忍俊不禁或者哈哈大笑起来;

如果你做一个伤心脸表情,他的表情可能一下子僵住了;

如果你吹胡子瞪眼很吓人,他就可能被吓到躲进妈妈怀里,或者做出快哭了表情。

根据别人的言行表现,做出相应的反应;

与对方的动作和节奏形成交互关系,这就是婴儿期的“社交萌芽”。

而一个有自闭症表现的孩子,往往很难形成这种交互关系。你的喜、怒、哀、乐表情,你的动、静、快、慢的节奏,似乎和他关系都不大。

他偶尔看你几眼,但他的表情和反应,和你的表情反应没有什么对应关系。给人的感觉是:高冷,很难逗笑。

​为什么眼神如此重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从眼神里看到的是整个心理活动。

人类是社会性高级动物,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写入的基因里就印刻着对人的极大兴趣。正因为这种原始的驱动力,让婴儿关注人、解读人、连接人。

也正是因为不断地与人产生交互作用,促成了他的智力和社会性发展。

有研究表明,自闭症孩子从出生后半年左右,根据“眼球追踪仪”记录,就能发现他们的眼睛主要在看物而不是人。

尤其是那些持续的、重复性发出动作的物,比如旋转的门、霓虹灯。

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和同龄孩子的差距自然越拉越大。

写在最后:

虽然本文告诉大家,通过【眼神】这个特征去判断,但是,并不是要求大家去训练孩子的眼神。

因为眼神也只是自闭症的一个特征外在表征。

呼名不应、不指、不说,都是同样的道理。

从外部去训练、纠正、过度的吸引,并不会从内而外地解决问题,反而容易留下“后遗症”

自闭症是带有先天特质的后天“基因表达”。

父母对待这件事的正确方式,是先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再从“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与他建立人际链接,从而唤醒他与他人链接的内在意愿。

在外面敲门,越是用力,越容易让孩子因为恐惧不安焦虑以及感官过载而把门关得更紧。

只有先深深地走进去,才可能带领他走出来。【END】

推荐阅读:

“看指应说”带我们掉进的那些坑

这三步做好,谱系孩子一定能教会

自闭症基因遗传自父亲还是母亲?事实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