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说话的自闭症孩子,需要去“开音”吗?

原创 雪妈 雪妈说自闭谱系 2024-02-16 21:06 上海

文|牛爸

前几日,有位妈妈给我留言,说孩子的语言始终没有突破,想去机构给孩子开音,问问我的意见。

言语之中既有急迫,又有担忧。

每个妈妈都不容易,想帮帮孩子,又无从下手。

我给她看了小红书后台的一位妈妈的留言,看完她不再说话了。

不知道是下定了决心,还是选择了放下。

01

还记得关于鸡蛋的比喻吗?

一个鸡蛋,

如果强行从外面敲开,那么最后就成了一盘菜。

如果从内部破壳而出,那么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开音,其实有着类似的内在逻辑。

如果是被外界力量强行输入,那就是破坏性的开音,说出来的话就容易成为机械而呆板的仿说,像一个机器人。

如果是孩子内在发展出来的,突破了自身的特质局限而发出的语言,那么这个开音,就是非常灵动的、饱含感情的、充满着交流意愿的语言。

——这也才能真正称之为人类的语言。

02

既然不能强行输入,

是否意味着什么也不做?

当看到说不能强行输入的时候,很多家长容易进入二元对立的极端,马上得出一个结论:

所以说大人就什么也不做了?!

答案肯定不是如此。

而且恰恰相反,大人不仅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在正确的方向上,做的更多:

  1. 放下语言的执念,进入情感的连接。
  2. 大人的语言示范只在和孩子有共同关注的时候才进行,而不是狂轰乱炸。
  3. 大人的语言里减少否定和强迫,而是充满肯定和允许。
  4. 大人要允许孩子有独自安静的时候,大人要能够在这个时候做到不打扰。
  5. 而当孩子有一个简单的发音的时候,大人要像没有了明天一样和孩子一起庆祝。
  6. 大人的语言示范,尽量不要只是寡淡的陈述,而更多地是和孩子情感共鸣式的抒情。
  7. 从孩子简单的兴趣里找到语言的突破口,深入地探讨和表达大人的感受,而不是事无巨细地广泛描述,孩子却头也不抬一下。
  8. 在玩儿中熏陶,而不是刻意地教。
  9. 除了语言,更要注重非语言的交流和示范,因为,非语言在社交中占的比重更大。

……

03

自闭症孩子语言发展慢,

原因有哪些

  • 首先,是孩子的先天气质类型。

胆汁质和多血汁的孩子,活泼好动、热情开朗。

这类孩子,挡都挡不住他们的小嘴吧嗒吧嗒往外讲。

而相较之下,抑郁质和粘液质的孩子,谨慎安静、沉默被动。

这类孩子,就是会说话了,往往也是谨言慎行,惜字如金。

  • 其次,是自闭症对孩子的影响。

在先天特质的基础上,自闭症给孩子增加了更多的闯关难度。

本就沉默寡言,再加上兴趣的偏狭和行动的缓慢,说话,都成了一件艰巨的任务,让孩子始终挡在沉默无言的世界里。

  • 再次,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其实自闭症孩子的父母,有些是很爱说话的。或者说为了让孩子开口说话,本来不爱说话也强行逼迫自己滔滔不绝地说下去。

而另一类父母,是始终都沉默寡言不爱说话的。

那么,这两种情况哪种有利于孩子的“开音”呢?

答案是都不太有利。

也就是说,父母话太少的,孩子缺少示范;父母话太多的,孩子容易感受到一种额外的压力投射。

那么,建议的方式是什么呢?

也就是我们在个案咨询和共修小组课里经常提到的:在共同关注的前提下,饱含深情地回应孩子。

还有一个词我们也经常提到,那就是“能量对齐”。

不要过度打扰,也不要沉默不语。

04

语言真的那么重要吗?

这个问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非要说语言不重要的,估计要被骂死。

但在此还是要冒着被骂死的风险,再强调一点:

语言确实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交流意愿,以及孩子内在的灵性。

如果你的孩子眼波流转、聪慧狡黠,如果你的孩子会逗乐父母,如果你的孩子很会自己玩玩具,而且都是功能性玩法,比如搭积木、拼拼图、画出具体的画或者拍球打球等等,那么,即便现在还不会说话,真的不要着急,因为他一旦说话,就是交流性语言,就要“惊艳天下”。

相反,如果孩子目前还是灵性未开,眼神不聚焦,四处乱跑,没有边界,乱打人乱抢东西,很少和父母有情感上的共鸣,那么,即便会说几个字,那也依然要去关注语言之外的东西,因为那是更重要的,更根本的,更能在未来漫长的人生路上帮助孩子的东西。

可以把这个东西称为心智,而心智,除了先天基因的决定之外,都是在后天的养育环境里孵化发展。

05

结语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开音,是需要把主体还给孩子的,而不是大人的过度用力。

开音的方法,并不是盲目地拼命地重复,或者破坏性地入侵,而是春风化雨般地融入到情感交流中去,让孩子通过语言,把内在的感受和感情,舒畅地表达出来。

这个也许并不容易,但这是唯一的路。

祝福每一位父母,祝福每一位孩子。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