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误区!陪伴自闭症孩子玩游戏,很多家长都做错了

来源:暖星社区 2024-04-22 18:03 上海

说起带娃,经历过的都知道不容易。说起带自闭症娃,更是难上加难,累上加累。
普通发育儿童,父母还能趁娃玩耍时歇歇。自闭症孩子,父母却要想尽办法借助游戏帮助他们发育各项技能。比如控制行为,建立社交,学习规则,保持注意力等。
然而,很多时候,父母挖空了心思设计的游戏,孩子却丝毫不感兴趣,或玩耍效果不尽人意。
游戏不是说玩就玩,陪自闭症孩子玩游戏不简单,一不小心就会走进这些误区——

误区一
忽略游戏技能跟发育相关

很多家长以为,只要是玩具,孩子就感兴趣。孩子表示:我不要!
普通儿童的游戏通常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展的:
0-2岁喜欢练习性游戏,比如拿个铃铛摇一摇,他就能咯咯咯地笑好久;2-7岁喜欢象征性游戏,比如拿着锅碗瓢盆玩过家家;7岁以上喜欢玩规则性游戏,比如飞行棋,斗兽棋,国际象棋……
在市面上看到的或找到的儿童游戏资料,也基本都是根据普通发育儿童的成长轨迹。
自闭症儿童却不一定自然地按照这个顺序发展。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认识新事物,巩固和扩大已有概念,发展新的认知结构。儿童的游戏形式和内容,是由其认知发展的不同水平决定的。
自闭症孩子的发育轨迹跟普通发育孩子有差异,游戏需求和技能也是如此。如果家长没有意识到这点,设计的游戏不符合孩子当下的发育情况,自然很难让他嗨起来。

误区二
认为不用教孩子就会玩

很多家长以为,把自闭症孩子丢去孩子堆,一起玩着就行。结果却是,其他人玩他们的,自闭症孩子独自发呆、转圈、晃手……
心理学家格罗斯认为,儿童本能地把游戏看成一种对未来生活的准备,他们在游戏中练习着未来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技能。
普通发育儿童可以通过游戏和玩具发展出许多技能,比如用形状配对玩具学习关系,语音玩具学习语言等。
然而,自闭症孩子游戏的方式往往比较单一,很难独自通过玩耍学习。比如拿着过家家的玩具只会吃,却不知道可以模仿做饭、购物等。
因此,在和孩子玩耍时,家长不能简单地只把玩具丢给他们,而是需要花一点时间教他们怎样玩玩具或者参与到游戏活动中。
尤其是跟其他孩子一起互动时,自闭症孩子可能很难明白其他孩子的游戏规则,需要家长多一些辅助。

误区三
认为自己感兴趣的孩子也会喜欢
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有些游戏比如假象或象征性游戏是非常困难的。他们宁可做其他事情,也不愿意参与到此类互动中。
比如家长买来加油站、轨道、汽车等模拟生活情景,结果孩子只是反复地转着车的轮子,丝毫不理会要去给车加油等提示。
想要让孩子多多参与到游戏中,不是家长或老师觉得这个玩法有趣,而是要让他相信这个玩法有趣。
陪伴自闭症孩子玩游戏,陪伴者需要“戏精”附体。语气、表情、动作夸张一些,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力。

误区四
忽视了分步骤、循序渐进
家长们要观察孩子的状况,分析他的能力,切勿把年龄当作唯一标杆。比如:他都7岁了,怎么还不会拍球呢。然后拿着篮球让孩子使劲拍……
别小看拍球,这个貌似一气呵成的动作其实要分很多步:先把球扔下去,弹到高处伸手,触碰到后用力下压,还有避免球挨到地面时碰到障碍物……每个小环节都需要给孩子提醒到位。
自闭症孩子玩游戏,警惕迈步太大!
千万不要孩子今天完成了一个10片的拼图,你感觉非常惊喜,明天就想让他尝试50片拼图。
这样一来,别说孩子不愿意挑战50片,甚至不愿再碰拼图。

误区五
忘记模仿孩子

在孩子面前,很多家长总会不自觉地给自己贴上权威的标签,容易去要求孩子,却忽略向他学习。
在游戏中喜欢让孩子参照着自己的做法来,忽略模仿着孩子的动作做。模仿孩子适当的游戏行为,对于培养孩子的参与感至关重要。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正在搭积木,家长也抓起一些积木,复制孩子正在搭的形状,并适当做一些旁白和引导。
这样有来有往,才更有助于孩子参与游戏,学习技能。

误区六
不断转移孩子注意力
在孩子游戏时,很多父母总是控制不住,让孩子跟着自己的节奏走。比如孩子正在排列小汽车,父母一看,咋又排线了,不行,刻板!赶紧打断。
一般来说,孩子能够在一件事情上持久度高一些,有助于他更好地发展游戏技能。玩耍不是比赛,不比较在游戏时间内玩了多少玩具,而是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延长和扩展他在这项游戏中的时间和难度。
刻板利用好了也能帮助孩子。比如看到孩子把汽车排成线,家长可以跟他一起排,然后旁白:呀,堵车了!

误区七
过度的提示和辅助
自闭症孩子家长都知道,给孩子旁白很重要。但凡事有度,过度地提示不仅会让家长口干舌燥,也不利于孩子的思考。
如果家长总是不停地口头提示,比如积木和火车放在这里,甚至还忍不住手把手辅助,孩子真的没办法思考了。
家长的辅助要适当且到位,比如时刻关注孩子的兴趣,然后展示一些与他们正在做的事情有关的内容或评论,比如,当孩子拿着一块玩具食物时,将玩偶靠近孩子,说“娃娃好饿啊!”。

误区八
缺乏童心
在孩子的想象放飞时,可以给他们一点空间,不要立刻泼上现实的冷水。
比如孩子抓起一块积木,开始吃起来,请不要告诉他们:“停下来,不要把东西放嘴巴,这不是食物,是积木!”
相反,你可以模仿孩子的行动,抓起积木放到嘴边,说:“你有汉堡,我有热狗哦,我们一起假装吃!”

误区九
太过专注于计划
家长带着自闭症孩子玩游戏,很容易陷入“要完成目标”的思维,而忽略了游戏本身的意义。
游戏允许意外,也要享受意外。当计划违反常规,可以把它当作惊喜。
比如孩子把小猫和小老鼠放在了你原本计划让小娃娃躺的小床上,千万不要心急,看看孩子,然后夸张地表示:呀,你让他们变成了好朋友呢!
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训练孩子与你的眼神接触、参与互动,也有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误区十
在游戏中提太多的问题
许多家长和老师在与孩子游戏的过程,非常希望能够与孩子有更多的交流,然后不自觉地发起疯狂提问,甚至开启测试模式。
比如孩子正在搭积木的时候,问这个积木是什么颜色啊,你拿了几块积木啊,这个积木是什么形状的等等。
然后孩子没有回应时,就变得焦虑,甚至指责孩子。
我们希望能让游戏变得更有趣,孩子能够玩得更尽兴,而不是借机“考试”。

游戏是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独特活动,高质量的玩耍有助于建立孩子兴趣、持续参与、发展技能。
判断自闭症孩子所处的游戏阶段,设计合适的游戏和技巧,对父母来说非常重要。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游戏有不同的分类。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讲,游戏可以分为:

  1.  机能游戏

最简单、最基础的游戏形式。包括简单地、重复地移动自己的身体,或反复摆弄某物体,儿童从动作本身获得乐趣。

2. 建筑性游戏
儿童为了建成某种东西而对物体,如积木、木块、沙子等进行的操作。
3. 假装游戏

假装游戏的内容既与现实相似,又具有戏剧性色彩,这类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有明显的代替性和假设性,有利于儿童创造性的发展。

4. 规则游戏
规则游戏可以是儿童人为制定的,也可以是由具体的某个游戏情景决定的。这种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遵守规则的意识。

从社会化程度划分,可以分为:

  1. 无所事事游戏

指儿童并未真正参与到游戏中,只是偶尔关注一下感兴趣的事情。如摆弄自己的衣服,在地上跳来跳去,四处张望。

2. 单独游戏
指儿童精力较为集中、独自地玩某种玩具或其他东西。在这种游戏中,儿童常常是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没表现出任何想要参加到周围儿童游戏中的愿望。

3. 旁观游戏

指儿童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观看别人的游戏,为别的小朋友喝彩、加油,对别的小朋友的行为表现出兴奋或焦虑,将自己的情感或精力投入到别人的游戏活动中,自己却不参加。

4. 平行游戏

指几个儿童以一种相仿的方式同时玩同样或类似的玩具,彼此的空间距离很近,也能意识到对方的存在,但彼此不交谈,也无共同的目的和合作的意向。

5. 联合游戏
指儿童共同参加一项游戏,有彼此间的交谈,但在游戏的过程中没有共同的目的,也没有分工,突出的只是个人兴趣,而不是游戏集体的兴趣。

6. 合作游戏
有明确的目的、分工和合作,儿童在游戏中能按自己的角色去完成任务。

家庭,是孩子待得最多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相处最久的人游戏,是孩子学习最好的方式
不在于房子多大不在于玩具多多不在于父母多累
了解孩子的发育掌握互动的技巧父母就能利用好家庭环境和孩子玩起来玩得久,玩得嗨,玩得高效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