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米和小米2024年08月16日 18:00广东
VOL 3390
越来越多的孩子正遭遇语言障碍困扰。
据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江帆教授课题组在柳叶刀子刊杂志发表的论文估算,普通话背景儿童发育性语言障碍患病率为8.5%。
除了研究数据,来自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语言障碍专科的副主任医师杨峰,有更直接的体会。
2013年,他曾在深圳市儿童医院组建语言治疗科,10年来接诊超过6万人次,约1/3病例是说话晚、词汇少的语言发育迟缓,约1/3是说不清的语音障碍,其余还有语言流畅障碍、谱系障碍、读写困难等。
3~7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大米和小米和杨峰医生聊了聊,面对孩子的语言问题,家长该如何避免陷入误区,如何科学选择康复机构。
专家介绍
杨峰
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硕士,香港大学言语听觉科学系博士,香港大学沟通障碍研究中心博士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语言障碍医生。
擅长儿童及成人语言障碍的临床诊疗,包括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语音障碍(口齿不清),口吃(结巴),腭裂术后语音障碍,听力损伤语言障碍,读写障碍和学习困难,孤独症、智力障碍及脑瘫所致语言障碍,以及成人口吃和嗓音障碍。
文丨雷颖
编辑丨雪里红
图片丨Pexels
01
目前家长对于语言康复的认知如何?存在哪些误区?
家长主要有两个误区,或者说两个极端。一个是疏忽大意,一个是过度焦虑。
疏忽大意一方面是不太留意孩子的语言发育情况,听信了老话“贵人语迟”。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常跟家长说,咱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只能是亡羊补牢。因为儿童语言发展也有关键期,3到7岁很重要,超过7岁干预就比较难了。发现有问题要及时就诊,定期做儿保检查。
疏忽大意另一方面就是认知错误,其中常见的是依赖“电子保姆”,让很小的孩子拿着手机看视频,还觉得这样就能学语言。实际上,长时间的屏幕暴露对孩子的认知、语言、社交等等发展都是不利的。
不过,这不是电子产品本身有问题,而是使用方式错了。如果家长拿着平板和小朋友一起学东西、玩游戏、讨论,也会促进孩子语言发展。
另一个错误认知则造成“都市留守儿童”。很多父母觉得孩子有人带就行了,爷爷、奶奶、保姆都可以,但语言本身是一种学习,如果孩子和父母总是处于疏离的状态,会影响他的语言习得。而且有的保姆或者爷爷奶奶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干点什么都阻止,“别跑,小心摔”“脏脏,别摸”,会大大限制孩子的发展。
第二个极端是过度焦虑,甚至是过度医疗、过度干预。
有的家长一旦给孩子套上自闭症、发育迟缓的帽子,就开始病急乱投医,甚至是打针吃药。即使孩子没什么问题,但家长总想不断地去测试,老是给孩子一个指令,叫他干这干那,这其实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往往适得其反。
还有的家长总想有一个最好的医生、最好的治疗师把孩子完全治好,而他什么都不用做,这是不可能的。真正的养育除了“养”还要“育”,家长和孩子需要一起成长。
02
您遇到过哪些语言发育障碍疑难案例?是如何干预和解决的?
疑难分两个方面,一个是疑、一个是难。
难的意思就是诊断明确但是难治疗。若孩子本身存在严重疾病,比如重度智力障碍、重度谱系、严重的神经运动性障碍,虽然知道语言障碍的原因,但难治疗。
还有一种难,难的是家长。如果家长比较固执、难沟通,对孩子的治疗也不利。
我常听到家长说:“我们家孩子什么都懂,就是不会说话”,我告知需要对孩子进行家庭干预,他们反而相信干细胞移植等号称立刻见效的伪科学疗法。
还有的家长是你说什么他都不信。有家长先搜集了很多信息,一来就问:“我这样做你觉得怎么样?”我说这个可能需要调整,他却听不进去。
杨峰在大米和小米茂名中心与家长沟通
还有的家庭存在严重观念冲突。我在科室遇到过一个妈妈,孩子不说话她很焦虑,但是老公、孩子奶奶、爷爷都觉得她是多此一举。
奶奶说她是神经病,“我们家那么好的大孙子,长大了自然就好了”,爷爷说都怪她没有带好孩子。干预需要花钱,但妈妈自己又没钱,这背后其实是一整个家庭的矛盾。
还有的家庭很困难,还在为生存苦苦挣扎,这些都是从医学角度没法解决的。
至于“疑”,就是误诊。语言问题只是表象,背后可能是其他问题。比如言语失用症,可能伴发多种神经发育障碍。
目前诊断多依赖医生的观察,一般无法在孩子来到诊室的半小时至一小时里就判断出来。环境因素也要考虑在内,有的孩子一见到医生就恐惧,在医院的表现和在家里的表现不同。
对于这种情况,与其纠结孩子到底是什么问题,不如我们先做点什么。
首先抓大放小,找出主要矛盾,判断孩子的主要问题是认知、社交,还是心理、运动;判断孩子处于哪个发展阶段。比如0~12个月是语前阶段,3~6岁是学龄前,看孩子能不能在幼儿园和他人相处、交流;7~14是学龄期,判断孩子能不能适应学校规则。
我们强调三位一体的干预模式——专业康复、家庭干预、学校支持,要保证孩子生存的小环境是统一的,不能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一个往东教,一个往西教。家长也要努力,找到对孩子比较友好、支持的学校和班主任。
我们说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尤其是语言,打个比方,上那么多英语课不如到国外半年,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解决”,我认为很难,医学上有个理念是“有时治愈,总是安慰,常常帮助”,为孩子和家庭提供专业的支持、协助,至少让他们能够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安慰。
03
目前国内的语言康复行业有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康复师的人数严重不足,不光语言治疗,中国的医疗资源也是绝对不足的。另外就是资源配置不均衡,这是社会问题。
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个是自上而下,寄希望于国家政策的出台、大学专业人员的培养,这个过程很漫长,我们不如退而结网,做一些自下而上的推动。
就好比我们现在有大米和小米这样的机构,研发出了一套康复师培养体系,通过语言康复师对个案的判断和干预,在实践中学习,在发展中成长。
我认为这里面最核心的角色,是一线的督导,他们决定了这个领域从业者的水平线在哪里。我们需要高水平的专家、大学教授引领这个行业的发展,但实际解决问题的其实是一线督导。
所以我特别建议,不管是医疗机构还是民办机构,都应该大力培养临床督导。如开设工作坊、学习班,帮助他们在既有知识系统的基础上单点提升。提升督导的水平是目前解决我们这个系统性困难的关键抓手。
04
您认为一线语言康复师要秉持哪些原则或理念?
我们说有这个社会至少有两种职业,一个是医生,一个是老师。语言治疗师身兼两职,是个良心活儿。
从事语言康复行业的人首先一定需要真正热爱这一行。
其次就是就是尊重专业和常识。有的时候我们往往在乎专业,但忽略了常识。要知道语言是发展的过程,不能依靠简单的治疗,比如口肌功能训练就不适合所有孩子。
第二就是专业的问题,专业我只谈两件事。
一是语言治疗涉及到医学、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语言治疗师都应该学习相关知识,二是评估一定要全面和客观。
作为一个合格的语言治疗师,应该要有比较全面的知识框架、娴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临床思维,所谓无评估不教育,无评估不康复,无评估不干预。
评估不是要发现孩子目前的能力有多差,而是要看到他有哪些优势,可以提高哪方面的不足。如果谈技术方面,那就是需要掌握标准化评估、非标准化评估,以及动态评估等多种方法。
语言治疗师还需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要有整体观,不能见病不见人。不能只看到孩子的障碍,没有看到孩子背后生活的小环境,除了家庭,还有幼儿园、老师。我们至少要以一个家庭为单位,沟通协调孩子的外部环境,以此帮孩子提升语言能力。
第二个就是现实观,目前国内的语言治疗还处于原始阶段,缺少一个比较完善的评估体系。语言治疗师碰到个案时,先别管别的医院给了孩子什么诊断,只要带得多了,深入了解这个孩子,自然知道该怎么教、家庭该怎么帮助他。
05
关于遴选语言康复机构,您对家长有什么建议?
对家长来说首先要避免被骗。尤其是某些天使儿童医院,我不客气地说基本都是骗子。
其次,家长要改变理念。求助于外,不如自我成长。人为什么会被骗?要么就是贪,要么就是愚,如果家长能了解儿童成长发育的基本知识,就不太容易被骗。
再者就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寄希望有一个专业的医生帮你把孩子弄好再还给你,是不可能的。
至于具体怎么挑,其实跟挑饭馆是一个道理。首先看口碑,很多家长都去,很多都说好,那么基本上不会太差。除了外部观察,就是亲自考察。如果自家孩子一去,就很喜欢老师,那么大概率遇上的是好老师。
咱们谈的都是常识,有了常识,往往后面才跟着所谓的专业。END
欢迎星标大米和小米不错过每天更新的干货文章、深度故事!步骤如下👇第一步 :点开“大米和小米”公众号,点击右上角“…”第二步 :点击“设为星标”能在页面上看到黄色小星星就是设置成功啦
大米和小米
大米和小米是中国领先的专注儿童发育与能力提升的全资源平台,提供科学的康复干预、融合支持、家长培训及科普咨询服务。已在全国开设40家线下中心,为上万名有语言、社交、专注力、学习等障碍的特殊需要儿童提供康复服务,助力他们顺利入园入学,融入社会。
286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再点个“在看”👀让它被更多人看到!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大米和小米」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转载请联系:tanwanneng@dmhxm.com。